色目人 色目人(「各色名目之人」)是元代時對來自中西亞的各民族的統(tǒng)稱,也是元代人民的四種位階之一,廣義上的來講,一切除蒙古、漢人、南人以外的西北民族都算是色目人。包括被蒙古人征服并帶入蒙古帝國的中亞突厥人、粟特人、吐蕃人、黨項人、中亞契丹人、波斯人(花拉子模人)及少量阿拉伯人等,其中中亞突厥人最高,波斯人次之。 色目人后來經(jīng)歷蒙古人,畏兀兒與漢人大規(guī)?;煅纬苫刈濉⑷隼宓壬贁?shù)民族的最早來源,并成為后來的回族。按照元朝的種群分類,在元代的社會階層之中,色目人的地位在蒙古人之下,漢人和南人之上。元太祖成吉思汗西征時,色目人賽典赤·贍思丁率領千騎迎降,太祖以「賽典赤」稱呼。元代重用色目人,入居漢地關中的色目人,多高官厚祿,鉅賈大賈。
唐代科舉名詞。
宋.錢易《南部新書.丙》:「大中以來,禮部放榜,歲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謂之色目人,亦謂之榜花?!?br>
元代稱外族諸姓,如欽察、回回、唐古特等為色目人,地位次蒙古人而優(yōu)于漢人。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