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后因謂閉口不言為“緘口”。
⒈ 后因謂閉口不言為“緘口”。
引《孔子家語·觀周》:“孔子 觀 周,遂入太祖 后稷 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漢 蔡邕 《銘論》:“周 廟金人,緘口以慎?!?br />隋 王通 《中說·禮樂》:“汝將閉門卻掃歟?不知緘口而內(nèi)修也?!?br />清 沉起鳳 《諧鐸·屏角相郎》:“妯娌間有乞其談相者,緘口不道一字?!?br />葉蔚林 《藍藍的木蘭溪》:“伙房的大師傅和通訊員 小安 正在井邊咬耳朵,看見她走過來就立即緘口了。”
⒈ 沉默不語。也作「結(jié)口」。
例如:「一聽到敏感的話題,他便緘口保持沉默。」
近閉口 鉗口 箝口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