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為悼念死者而避開正寢,出郊外暫住。
⒉ 出軍駐扎。
⒈ 為悼念死者而避開正寢,出郊外暫住。
引《左傳·文公四年》:“楚 人滅 江,秦伯 為之降服,出次,不舉,過數(shù)?!?br />杜預(yù) 注:“出次,避正寢?!?br />《晉書·元帝紀(jì)》:“三月,帝素服出次,舉哀三日?!?br />唐 吳兢 《貞觀政要·仁惻》:“襄州 都督 張公謹(jǐn) 卒,太宗聞而嗟悼,出次發(fā)哀?!?br />清 方苞 《兄子道希墓志銘》:“余雖在外,遇期、功, 道希 必率諸弟出次?!?/span>
⒉ 出軍駐扎。
引《宋書·索虜傳》:“﹝ 江夏王 義恭 ﹞德望兼崇,風(fēng)略遐被,即可三府文武,并被以中儀精卒,出次 徐 方,為眾軍節(jié)度?!?br />唐 柳宗元 《平淮夷雅·皇武》:“度 拜稽首,出次于東。天子餞之,罍斝是崇?!?br />清 方苞 《圣王親征漠北頌》:“三月初吉,皇帝總六師,由中道出次 古北口。”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qǐng)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hào)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