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即赤芾。
⒉ 即赤綬。
⒈ 即赤芾。參見“赤芾”。
引《易·困》:“九五,劓刖,困于赤紱?!?br />高亨 注:“赤紱,赤色之蔽膝,大夫所服,此赤紱象徵服赤紱之大夫?!?br />《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愚頑之質,加以固病,誠羞負乘,辱污輔將之位,將被詩人‘三百赤紱’之刺。”
李賢 注:“赤紱,大夫之服也?!?/span>
⒉ 即赤綬。參見“赤綬”。
引《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天子使 魏公 位在諸王侯上,改授金璽、赤紱、遠游冠。”
唐 白居易 《戊申歲暮詠懷詩》之二:“紫泥丹筆皆經(jīng)手,赤紱金章盡到身。”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