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票 (紙幣)鈔票是我國人民對銀行券和政府紙幣的俗稱。中國歷史上將紙幣稱為“鈔”,始于金貞元二年(1154年) 發(fā)行的“交鈔”?!敖烩n”亦稱“鈔引”,用紙印制。票面1貫至10貫的叫“大鈔”,100文至700文的叫“小鈔”,與鑄幣同時使用。1853年 (咸豐三年),清政府發(fā)行“大清寶鈔”和“戶部官票”,兩者合稱“票鈔”或“鈔票”。后人以“鈔票”泛指紙幣和銀行券。
鈔票chāopiào
[papermoney;bill;bank-note]紙制貨幣
紙幣。
《文明小史.第二一回》:「那西洋人喜的眉開眼笑,打開皮包,取出一大把鈔票送他。」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