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春 鞭牛又稱鞭春?;虮薮海瑓窃降貐^(qū)的特色傳統(tǒng)民俗。立春日或春節(jié)開年,造土牛以勸農耕,州縣及農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開始,以示豐兆,策勵農耕。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起源較早。《周禮·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氣。”后來一直保留下來,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布《土牛經》后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以至成為傳統(tǒng)民俗語文化的重要內容。
鞭春biānchūn
[theBeginningofSpring][口]∶鞭打春牛以示迎春(舊時府、縣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門前,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因此俗稱立春為打春)。也稱“打春”
中國習俗于立春前一日,各地州縣官府鞭打春牛迎春,以祈求豐收。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立春》:「立春前一日,開封府進春牛入禁中鞭春?!?br>也稱為「鞭?!埂ⅰ复虼骸?。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