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俗 (佛教用語)還俗,佛教用語。原本是指僧尼因為破戒,依律被逐出僧團而返回俗家,恢復(fù)世俗人士的身份,故稱還俗。若因個人諸多因素,自愿舍戒離開僧團而返回俗家,恢復(fù)世俗人士的身份,則稱為歸俗,也稱反俗。但到了后來,還俗也包含有歸俗的意思在內(nèi)了,不一定是指負面的意思。另外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歷代的禁佛、廢佛活動等政治因素,下令全國的僧尼還俗,例如三武滅佛。反之,也有因非自愿的情況下出家,直到獲得準允后才得以還俗,例如后宮的嬪妃、隨侍的奴婢,以及年幼的子女(送去佛寺當小沙彌)等。 佛教的比丘最多可以還俗七次;但比丘尼則僅能還俗一次。相對于男性,女人對家庭的依賴較重、情執(zhí)也較重,意志沒有男人堅定。所以佛陀特別針對女眾的習氣,規(guī)定只有一次出家機會,希望女眾慎重決定三思而行,也能使女眾珍惜出家的因緣。 除了佛教,在道教中的道士、女冠也常有還俗的情況發(fā)生。另外,西方宗教的修道者如修士、修女等不再繼續(xù)修道時,中文亦稱為還俗。中外歷史上,許多宗教皆有因受到政治力的介入,而遭到主政者下令拆毀宗教建筑物、禁止傳教、強迫還俗的事況發(fā)生,造成宗教災(zāi)難(簡稱教難,佛教徒則多稱為法難),是屬于宗教迫害的其中一種形式。
還俗huánsú
[secularize;leavetheorderandresumesecularlife]出家的僧、尼、道恢復(fù)普通人的身分
出家人舍戒恢復(fù)在家人的身分。
《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罷佛法時,師賢假為醫(yī)術(shù)還俗,而守道不改。」
《西游記.第二三回》:「你在此間還俗,卻不是兩全其美?」
英語toreturntonormallife(leavingamonasticorder)?
德語S?kularisation(S)?
法語reveniràlavieprofane(enquittantunordremonastique)?,séculariser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