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澥 拼音:bó xiè 1、古代稱東海的一部分,即渤海。 《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浮渤澥:游孟諸?!?《初學記》卷六:“東海之別有渤澥,故東海共稱渤海,又通謂之滄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作“勃澥”。 裴骃集解:“《漢書音義》曰:‘海別枝名也。’”司馬貞索隱:“案《齊都賦》云,海旁曰勃,斷水曰澥也?!?2、鹽池名,如雪。在今山西運城。 吳邦治《臥云山房詩稿》之《戊辰新正五日,松嵐劉觀察招游呂仙閣,扶鸞彈琴,飲酒賦詩,次原韻奉答》“回環(huán)盤亙中條嶺,渤澥噴雪蕩胸前”句自注:“渤澥,鹽池名,如雪。”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