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瓜 (黃瓜的舊稱)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于后趙。 后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 黃瓜古時也叫胡瓜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官員,當(dāng)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bǔ)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彼麆傉f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zé)。等到召見后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笔章牶螅瑵M意地笑了。 自此以后,胡瓜就被稱做黃瓜,在朝野之中傳開了。到了唐朝時,黃瓜已成為南北常見的蔬菜?,F(xiàn)在黃瓜的種類很多,大致分為春黃瓜、架黃瓜和旱黃瓜。而聞名全國的品種乃是外形美觀、皮薄肉厚、瓤小的北京刺瓜和寧陽刺瓜。
植物名。葫蘆科胡瓜屬,一年生蔓性草本。原產(chǎn)亞洲南部、東印度。莖通常呈四角形、粗而有毛、有卷須、能攀緣、多分枝。葉互生,與莖都生茸毛,卷須不分歧。夏日開花,雌雄同株;異花,間有兩性花者。瓠果細(xì)長,大小隨品種而異,通常為長形或卵形,表面有小刺,老熟時果皮呈黃色。種子暗白色,粒數(shù)多,排成縱列,大小及形狀與甜瓜種子相似。果肉利尿,清涼解渴。
也稱為「黃瓜」、「刺瓜」。
英語cucumber
法語concombre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