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盜臧”。
⒉ 搶劫或偷竊財物。
⒊ 指搶劫或偷竊得來的財物。
⒈ 亦作“盜臧”。
⒉ 搶劫或偷竊財物。
引漢 王符 《潛夫論·斷訟》:“高祖 制三章之約, 孝文 除克膚之刑,是故自非殺傷盜臧,文罪之法輕重無常,各隨時宜,要取足用,勸善消惡而已?!?br />《晉書·刑法志》:“賊燔人廬舍積聚,盜贓五匹以上棄市?!?/span>
⒊ 指搶劫或偷竊得來的財物。
引《漢書·高帝紀上》“傷人及盜抵罪” 顏師古 注引 李奇 曰:“傷人有曲直,盜臧有多少,罪名不可豫定,故凡言抵罪,未知抵何罪也。”
《宋史·食貨志下一》:“索盜贓則不償失主,檢財產(chǎn)則不及卑幼。”
清 秦鑅 《歸州紀事詩》:“釵環(huán)在首身衣裳,徵媒過聘皆盜贓。”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