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滅絕,殘害。
⒉ 任意浪費、糟蹋。
⒈ 滅絕,殘害。參見“暴殄天物”。
引唐 白居易 《養(yǎng)動植之物策》:“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矣?!?br />金 王若虛 《哀雁詞》:“其賦形稟氣同得于天,故亦未嘗不苦則慘而樂則舒,惡夭閼而重生全,奈何暴殄不恤,以為當(dāng)然?!?br />郭沫若 《論詩三札》二:“你何苦要那樣地暴殄,要使它無形中消滅了呢?”
⒉ 任意浪費、糟蹋。
引唐 韓偓 《再思》詩:“暴殄由來是片時,無人向此略遲疑。”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改名》:“寄語富兒休暴殄,儉如良藥可醫(yī)貧。”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十:“向例宮中多用金銀絲索緝成荷包,后以為暴殄?!?/span>
⒈ 不愛惜物力,任意糟蹋。
引《書經(jīng)·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