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思想上自守甚嚴,無求于外。
⒉ 謂使心意遭到堵塞。
⒈ 思想上自守甚嚴,無求于外。
引《楚辭·九章·橘頌》:“閉心自慎,終不失過兮。”
王逸 注:“言己閉心捐欲,勑慎自守,終不敢有過失也?!?br />漢 劉向 《說苑·政理》:“公儀休 相 魯,魯君 死,左右請閉門。 公儀休 曰:‘止,池淵吾不稅, 蒙山 吾不賦,苛令吾不布;吾已閉心矣,何閉於門哉!’”
⒉ 謂使心意遭到堵塞。
引漢 王充 《論衡·逢遇》:“御百里之手,而以調千里之足,必有摧衡折軛之患;有接具臣之才,而以御大臣之知,必有閉心塞意之變。”
⒈ 將事情藏于心底,不輕易泄漏。
引《楚辭·屈原·九章·惜往日》:「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span>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