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計時器。即漏壺。因漏壺的箭上刻符號表時間,故稱。頃刻。借指時間。
⒈ 古計時器。即漏壺。因漏壺的箭上刻符號表時間,故稱。
引《六韜·分兵》:“明告戰(zhàn)日,漏刻有時。”
《漢書·哀帝紀(jì)》:“漏刻以百二十為度?!?br />顏師古 注:“舊漏晝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br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義解·釋道祖》:“山中無漏刻,乃於泉水中立十二葉芙蓉,因流波轉(zhuǎn),以定十二時,晷影無差焉。”
宋 彭乘 《墨客揮犀》卷七:“國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設(shè)漏刻、觀天臺、銅渾儀,皆如司天監(jiān),與司天監(jiān)互相檢察。”
⒉ 頃刻。
引《漢書·王莽傳中》:“捕斬虜 騶,平定東域,虜 知 殄滅,在于漏刻。”
《資治通鑒·漢王莽地皇二年》:“莽 召問羣臣禽賊方略,皆曰:‘此天囚行尸,命在漏刻?!?br />胡三省 注:“言得罪於天,死在須臾?!?br />清 王應(yīng)奎 《柳南隨筆》卷一:“丁亥歲三月晦日,忽被急徵鋃鐺拖曳,命在漏刻?!?/span>
⒊ 借指時間。
引唐 劉長卿 《喜朱拾遺承恩拜命赴任上都》詩:“滄州 離別風(fēng)煙遠(yuǎn),青瑣幽深漏刻長?!?/span>
⒈ 古代計時的器具。以銅壺盛水,底穿一孔,壺中豎立一支有刻度的箭,水漸漏則箭上的刻度就逐漸顯示時間。共有一百刻,分晝夜。夏至通常晝漏六十刻,夜漏四十刻;冬至則相反,春秋二分晝夜各五十刻。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