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牌名《浪淘沙》的古詩詞列表(307首)
浪淘沙(欽譜)簡介
唐教坊曲名。
浪淘沙(欽譜) 格律一 單調(diào)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皇甫松
蠻歌豆蔻北人愁,蒲雨杉風(fēng)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細(xì)細(xì)入江流,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平仄平平仄仄平韻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此與宋人《浪淘沙令》、《浪淘沙慢》不同,蓋宋人借舊曲名,另倚新腔。此七言絕句也。按《浪淘沙》詞創(chuàng)自劉、白,劉詞九首與此同,惟白詞六首皆拗體耳。
浪淘沙(龍譜)簡介
唐教坊曲。劉禹錫、白居易并作七言絕句體,五代時起始流行長短句雙調(diào)小令,又名《賣花聲》。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韻,多作激越凄壯之音?!稑氛录访独颂陨沉睢?,入“歇指調(diào)”,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復(fù)就本宮調(diào)演為長調(diào)慢曲,共一百三十四字,分三段,第一、二段各四仄韻,第三段兩仄韻,定用入聲韻(唐宋人詞,凡同一曲調(diào),原用平聲韻者,如改仄韻,例用入聲,原用入聲韻者,亦常改作平韻)?!肚逭婕啡搿吧陶{(diào)”,韻位轉(zhuǎn)密,句豆亦與《樂章集》多有不同,共一百三十三字,第一段六仄韻,第二、三段各五仄韻,并葉入聲韻。
浪淘沙(龍譜) 格律一 格一(七言絕句式,仄起) 劉禹錫
日照澄州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侯王引,盡是沙中浪底來,
中仄平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中平仄句中仄平平仄仄平韻
此用仄起式。亦有用平起者,與七絕平起式全同。
浪淘沙(龍譜) 格律二 格一(七言絕句式,平起) 皇甫松
灘頭細(xì)草接疏林,浪惡罾船半欲沉,宿鷺眼鷗非舊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平韻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搜韻君按:依格一(七言絕句式,仄起)附注,引原書例詞,補該詞格。
-
現(xiàn)代:毛澤東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fēng)今又是,換了人間。 -
唐代:白居易一泊沙來一泊去,一重浪滅一重生。
相攪相淘無歇日,會教東海一時平。 -
唐代:白居易隨波逐浪到天涯,遷客西還有幾家。
卻到帝都重富貴,請君莫忘浪淘沙。 -
唐代:李煜簾外雨潺潺,[1]
春意闌珊。
[2]
羅衾不耐五更寒。
[3]
夢里不知身是客,[4]
一晌貪歡。
[5]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宋代:柳永夢覺、透窗風(fēng)一線,寒燈吹息。
那堪酒醒,又聞空階,夜雨頻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負(fù)佳人、幾許盟言,便忍把、從前歡會,陡頓翻成憂戚。
愁極。
再三追思,洞庭深處,幾度飲散歌闌,香暖鴛鴦被,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萬般千種,相憐相惜。
恰到如今,天長漏永,無端自家疏隔。
知何時、卻擁秦云態(tài),愿低幃昵枕,輕輕細(xì)說與,江鄉(xiāng)夜夜,數(shù)寒更思憶。 -
唐代:劉禹錫莫道讒言如浪深,莫道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
唐代:劉禹錫濯錦江邊兩岸花,春風(fēng)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定晚霞。 -
唐代:劉禹錫鸚鵡洲頭浪□沙,青樓春望日將斜。
銜泥燕子爭歸舍,獨自狂夫不憶家。 -
唐代:劉禹錫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
唐代:劉禹錫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輕淺見瓊沙。
無端陌上狂風(fēng)急,驚起鴛鴦出浪花。 -
唐代:劉禹錫汴水東流虎眼紋,清淮曉色鴨頭春。
君看渡口淘沙處,渡卻人間多少人。 -
唐代:劉禹錫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shù)丈觸山回。
須臾卻入海門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
唐代:劉禹錫日照澄州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 -
唐代:劉禹錫流水淘沙不暫停,前波未滅后波生。
令人忽憶瀟湘渚,回暗迎神三兩聲。 -
唐代:皇甫松灘頭細(xì)草接疏林,浪惡罾舡半欲沉。
宿鷺眠鷗飛舊浦,去年沙觜是江心。 -
唐代:皇甫松蠻歌豆蔻北人愁,浦雨杉風(fēng)野艇秋。
浪起□□眠不得,寒沙細(xì)細(xì)入江流。 -
清代:梁啟超燕子舊人家,棖觸年華。
錦城春盡又飛花。
不是潯陽江上客,休聽琵琶。
輕夢怕愁遮,云影窗紗。
一天濃絮太虧他。
鎮(zhèn)日飄零何處也,依舊天涯。 -
元代:姚燧然耶,因為一莞,賦此曉之七十鬢雙蓬。
已分衰翁。
煩君休譽面如童。
只此正為吾老*,物理曾窮。
天地一微躬。
草木還同。
桃花初也笑春風(fēng)。
及到離披將謝日,顏色逾 -
元代:姚燧明月萬家*。
蟋蟀哀音。
何人不起故園心。
一語最難留斷袖,說觀云林。
回首玉堂深。
誰*綸音。
都門無酒與君斟。
只賦祈招當(dāng)贈別,如玉如 -
宋代:裴湘雁塞說并門。
郡枕西汾。
山形高下遠(yuǎn)相吞。
古寺樓臺依碧嶂,煙景遙分。
晉廟鎖溪云。
簫鼓仍存。
牛羊斜日自歸村。
惟有故城禾黍地,前事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