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龍興寺
宿龍興寺朗讀燈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傳心凈,青蓮喻法微。
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
香剎夜忘歸,松清古殿扉。 燈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傳心凈,青蓮喻法微。 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

綦毋潛(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南康)人,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十四年(726年)進士及第,授宜壽(今陜西周至)尉,遷左拾遺,終官著作郎,安史之亂后歸隱,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終。綦毋潛才名盛于當時,與許多著名詩人如:李頎、王維、張九齡、儲光羲、孟浩然、盧象、高適、韋應物過從甚密,其詩清麗典雅,恬淡適然,后人認為他詩風接近王維?!度圃姟肥珍浧湓?卷,共26首,內(nèi)容多為記述與士大夫?qū)び脑L隱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選入《唐詩三百首》。
《宿龍興寺》綦毋潛 古詩翻譯
游到香剎龍興寺,所見的美景令我忘了回去的時辰,于是只得寄宿一夜,夜色中,大殿高高的門扉上映出了古松清晰的影子。方丈的禪室里燈火通明,幾個晚課的僧人正在撥動著念珠誦經(jīng)。白天這些僧人會向香客們布道,就是闡明佛教宗義,師傅們好像口吐蓮花,將佛法的精神解釋得高深廣大。這時候殿外會停留一些鳥雀,殿內(nèi)的法事并不會驚擾它們的自由飛翔。《宿龍興寺》綦毋潛 古詩簡析
此詩寫龍興寺環(huán)境清涼寂靜,寺內(nèi)的僧人善良勤勉,日夜為香客祈福,對佛法的鉆研很勤奮。詩人具體通過“燈明方丈室”、“青蓮喻法微”來點明。作為輔助,詩人用了“珠系比丘衣”、“白日傳心凈”兩個句子,邏輯上很嚴密。為了展現(xiàn)龍興寺環(huán)境的優(yōu)美,詩人用到了對比這種常見的修辭方法。殿內(nèi)是低低的誦經(jīng)聲,殿外卻有山禽自由來去。俗話里常用“門可羅雀”形容人家的偏僻冷清,這里詩人就用“處處銜鳥飛”來寫照寺內(nèi)庭園中的清靜。佛門之內(nèi)不得喧嘩吵鬧是常理,用易于明白的修辭來表現(xiàn)其實也顯露了詩人的修養(yǎng),這樣寫寺廟是很妥當?shù)?。當然如果這里把“處處銜鳥飛”理解成是與僧人心靜之態(tài)做對比,更突出了龍興寺和尚的修為,也是可以的。
有寺無僧不成靈靜,有僧無寺不成雅意。龍興寺既有古剎的風貌,又有修行高深的僧侶,所以自有其不同凡響之處。
《宿龍興寺》的詩詞大意
游覽香剎不覺忘歸夜宿,佛門旁的古松郁郁清幽。燈明方丈室,方丈居室諸僧夜課尼珠系于法衣。
太陽傳心凈,講解佛旨如青蓮無塵。
天花落不盡,山鳥銜飛神靈處處庇佑。
* 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