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秋已暮
謁金門·秋已暮朗讀秋已暮,重疊關(guān)山岐路。
嘶馬搖鞭何處去?曉禽霜滿樹。
夢斷禁城鐘鼓,淚滴枕檀無數(shù)。
一點(diǎn)凝紅和薄霧,翠蛾愁不語!
嘶馬搖鞭何處去?曉禽霜滿樹。
夢斷禁城鐘鼓,淚滴枕檀無數(shù)。
一點(diǎn)凝紅和薄霧,翠蛾愁不語!
秋已暮,重疊關(guān)山岐路。 嘶馬搖鞭何處去?曉禽霜滿樹。 夢斷禁城鐘鼓,淚滴枕檀無數(shù)。 一點(diǎn)凝紅和薄霧,翠蛾愁不語!
五代詞人。生卒年不詳。隴西(今甘肅)人。詞人牛嶠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喪亂,流寓于蜀,依嶠而居。后為前蜀主王建所賞識,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時,累官翰林學(xué)士、御史中丞。后唐莊宗同光三年(925),隨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時拜雍州節(jié)度副使。
《謁金門·秋已暮》牛希濟(jì) 注釋
⑴枕檀——即槽枕,香枕。⑵翠蛾——黛眉。
《謁金門·秋已暮》牛希濟(jì) 評析
這首詞寫閨夢念遠(yuǎn)。上片逆寫夢中之事:深秋日暮;關(guān)山路途;霜天曉禽;馬嘶郎去,這是一幅秋曉別離圖。下片“夢斷”收束上片,展開下文,寫盡夢后所聞所感。念遠(yuǎn)懷人,在“淚滴”與“愁不語”中透出。《謁金門·秋已暮》的詩詞大意
秋已暮,重疊關(guān)山岐路。嘶馬搖鞭哪里去?理解禽霜滿樹。
夢斷紫禁城音樂,眼淚滴在檀無數(shù)。
一點(diǎn)凝紅和薄霧,翠眉愁不語!* 以上翻譯來自百度翻譯(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