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中丞歸使幕(一作韓翃詩)
送張中丞歸使幕(一作韓翃詩)朗讀獨(dú)受主恩歸,當(dāng)朝似者稀。
玉壺分御酒,金殿賜春衣。
拂席流鶯醉,鳴鞭駿馬肥。
滿臺簪白筆,捧手戀清輝。
玉壺分御酒,金殿賜春衣。
拂席流鶯醉,鳴鞭駿馬肥。
滿臺簪白筆,捧手戀清輝。
獨(dú)受主恩歸,當(dāng)朝似者稀。 玉壺分御酒,金殿賜春衣。 拂席流鶯醉,鳴鞭駿馬肥。 滿臺簪白筆,捧手戀清輝。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jù)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jìn)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送張中丞歸使幕(一作韓翃詩)》的詩詞大意
只有接受主恩回家,當(dāng)早上似的很少。玉壺分御酒,黃金殿賜給春衣。
拂席流鶯醉,揮鞭駿馬肥。
滿臺插白筆,拱手戀清輝。
* 此部分翻譯來自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