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詠懷 七
擬詠懷 七朗讀榆關(guān)斷音信,漢使絕經(jīng)過。
胡笳落淚曲,羌笛斷腸歌。
纖腰減束素,別淚損橫波。
恨心終不歇,紅顏無復(fù)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
胡笳落淚曲,羌笛斷腸歌。
纖腰減束素,別淚損橫波。
恨心終不歇,紅顏無復(fù)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
榆關(guān)斷音信,漢使絕經(jīng)過。 胡笳落淚曲,羌笛斷腸歌。 纖腰減束素,別淚損橫波。 恨心終不歇,紅顏無復(fù)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zhì),在梁這個南朝文學(xué)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jīng)歷豐富了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第 426 頁[①]榆關(guān):或稱榆塞,在今陜西省榆林縣東。這里代指通往南方的關(guān)口。漢使:漢朝的使臣,這里代指南朝的使者。這兩句是說,通往南朝的音信已經(jīng)斷絕了,使臣也沒有來往了。
第 426 頁[②]胡笳、羌笛:都是北方民族的樂器。這兩句是說,自己聽到胡笳之聲而落淚,聽到羌笛之聲而悲傷。
第 426 頁[③]纖腰:細腰。素:束腰的白絹。橫波:指眼睛。這兩句是說,腰圍減細、身體已經(jīng)消瘦,眼睛也哭壞了。
第 426 頁[④]恨心:指離恨。紅顏:指青春。這兩句是說,自己有無窮無盡的離愁別恨,憂能傷人,青春的年華也沒有多少了。
第 426 頁[⑤]精衛(wèi)填海:相傳炎帝的女兒溺死于東海之中,心恨不已,化為精衛(wèi)鳥,口銜西山的木石,企圖填平東海。故事見《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這兩句是說,自己雖然回不去了,但仍然希望有一天能夠?qū)崿F(xiàn)這樣的志愿:以枯木填海,用青山斷河。
【說明】
本篇原列第七首。
這首詩是寫自己羈留北方之后,梁朝的消息再也聽不到了。寄居異地,無以為歡,身心俱病,抱恨無窮,但又仿佛仍然抱著一種朦朧的報國還鄉(xiāng)的希望和幻想。
--------鄧魁英、韓兆琦等《漢魏南北朝詩選注》
第 426 頁[②]胡笳、羌笛:都是北方民族的樂器。這兩句是說,自己聽到胡笳之聲而落淚,聽到羌笛之聲而悲傷。
第 426 頁[③]纖腰:細腰。素:束腰的白絹。橫波:指眼睛。這兩句是說,腰圍減細、身體已經(jīng)消瘦,眼睛也哭壞了。
第 426 頁[④]恨心:指離恨。紅顏:指青春。這兩句是說,自己有無窮無盡的離愁別恨,憂能傷人,青春的年華也沒有多少了。
第 426 頁[⑤]精衛(wèi)填海:相傳炎帝的女兒溺死于東海之中,心恨不已,化為精衛(wèi)鳥,口銜西山的木石,企圖填平東海。故事見《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這兩句是說,自己雖然回不去了,但仍然希望有一天能夠?qū)崿F(xiàn)這樣的志愿:以枯木填海,用青山斷河。
【說明】
本篇原列第七首。
這首詩是寫自己羈留北方之后,梁朝的消息再也聽不到了。寄居異地,無以為歡,身心俱病,抱恨無窮,但又仿佛仍然抱著一種朦朧的報國還鄉(xiāng)的希望和幻想。
--------鄧魁英、韓兆琦等《漢魏南北朝詩選注》
《擬詠懷 七》的詩詞大意
山海關(guān)斷音信,漢朝使者斷絕經(jīng)過。胡笳落淚曲,羌笛斷腸歌。
纖腰減少束素,另外淚減少橫向波。
恨心終不歇,紅顏不再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
* 此部分翻譯來自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