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題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題朗讀祭廟回來略問禪,蘚墻莎逕碧山前。
風疏遠磬秋開講,水響寒車夜救田。
藍綬有香花菡萏,竹窗無寐月嬋娟。
自慚政術(shù)貽枯旱,忍臥松陰漱石泉。
風疏遠磬秋開講,水響寒車夜救田。
藍綬有香花菡萏,竹窗無寐月嬋娟。
自慚政術(shù)貽枯旱,忍臥松陰漱石泉。
祭廟回來略問禪,蘚墻莎逕碧山前。 風疏遠磬秋開講,水響寒車夜救田。 藍綬有香花菡萏,竹窗無寐月嬋娟。 自慚政術(shù)貽枯旱,忍臥松陰漱石泉。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xué)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fù)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qū),文學(xué)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diào)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中元夜宿余杭仙泉寺留題》的詩詞大意
祭廟回來略問禪,蘚墻莎經(jīng)碧山前。風疏遠磬秋天開講,水響冷車夜救田。
藍絲帶有香花荷花,窗外沒有睡個嬋娟。
自己慚愧政策帶來干旱,忍受臥松陰沖刷石泉。
* 此部分翻譯來自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