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 樓桑呼漢昭烈廟
摸魚兒 樓桑呼漢昭烈廟朗讀問樓桑、故居無處。
青林留在祠宇。
荒壇社散鳥聲□,寂寞漢家簫鼓。
春已暮。
君不見、錦城花重驚風(fēng)雨。
劉郎良苦。
盡玉壘青云,錦江秀色,辦作一丘土。
西山好,滿意龍盤虎踞。
登臨感愴千古。
當(dāng)時諸葛成何事,伯仲果誰伊呂。
還自語。
緣底事、十年來往燕南路。
征鞍且駐。
就老瓦盆邊,田翁共飲,攜手醉鄉(xiāng)去。
青林留在祠宇。
荒壇社散鳥聲□,寂寞漢家簫鼓。
春已暮。
君不見、錦城花重驚風(fēng)雨。
劉郎良苦。
盡玉壘青云,錦江秀色,辦作一丘土。
西山好,滿意龍盤虎踞。
登臨感愴千古。
當(dāng)時諸葛成何事,伯仲果誰伊呂。
還自語。
緣底事、十年來往燕南路。
征鞍且駐。
就老瓦盆邊,田翁共飲,攜手醉鄉(xiāng)去。
問樓桑、故居無處。 青林留在祠宇。 荒壇社散鳥聲□,寂寞漢家簫鼓。 春已暮。 君不見、錦城花重驚風(fēng)雨。 劉郎良苦。 盡玉壘青云,錦江秀色,辦作一丘土。 西山好,滿意龍盤虎踞。 登臨感愴千古。 當(dāng)時諸葛成何事,伯仲果誰伊呂。 還自語。 緣底事、十年來往燕南路。 征鞍且駐。 就老瓦盆邊,田翁共飲,攜手醉鄉(xiāng)去。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鮮卑族拓跋氏,元好問過繼叔父元格;七歲能詩,十四歲從學(xué)郝天挺,六載而業(yè)成;興定五年(1221)進士,不就選;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學(xué)宏詞科,授儒林郎,充國史院編修,歷鎮(zhèn)平、南陽、內(nèi)鄉(xiāng)縣令。八年(1231)秋,受詔入都,除尚書省掾、左司都事,轉(zhuǎn)員外郎;金亡不仕,元憲宗七年卒于獲鹿寓舍;工詩文,在金元之際頗負重望;詩詞風(fēng)格沉郁,并多傷時感事之作。其《論詩》絕句三十首在中國文學(xué)批評史上頗有地位;作有《遺山集》又名《遺山先生文集》,編有《中州集》。
【注釋】:
樓桑村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故鄉(xiāng),在今河北涿縣。據(jù)《三國·蜀志·先主傳 》:先主(劉備)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高五丈余,遙望童童如車蓋,先主少時,常與族中諸兒戲于樹下,后因稱樓桑里。劉先主死后 ,鄉(xiāng)人曾建廟以作紀念。廟在琢縣西南十里。遺山于癸卯(1243)九月客燕京(今北京)。這年冬天 ,由燕京回太原 ,道出范陽(即琢縣)。這首詞,可能作于此時 。如是 ,則金亡已十年,遺山五十四歲。由于這種特定的歷史背景,所以作者在詞中撫今追昔,吊古傷今,感慨傷懷,銅駝荊棘之感,充盈于字里行間。后人曾將本詞刻于昭烈廟壁,盛傳一時。
詞的上片是從樓桑村詢問劉備故居起調(diào),引出劉備的“祠宇 ”。緊接著以“荒壇”兩句直筆描述眼前祠宇的蒼涼與寂寞,轉(zhuǎn)入詠嘆?!盀趼暋保恰吧缟ⅰ敝蟮淖匀恢?。人們于社日(從“春已暮”看,似是春社 )祭神散場之后 ,烏鴉飛來,爭食殘留的祭品 。著“烏聲□”(意當(dāng)是鴉聲喧鬧)一景,并非寫祠宇中的熱鬧 ,相反 ,正是為了渲染其蒼涼,上應(yīng)“荒壇”,下照“寂寞”。人跡盡,簫鼓絕,這片天地就成了烏鴉的樂園。這里是寫祠宇的荒涼,同時也未嘗不是金亡之后那個特定時代的縮影?!按阂涯骸保貙懝?jié)侯,開啟“錦城花重驚風(fēng)雨”一層錦城,即錦官城 ,成都的別稱 ,劉備稱帝建都于此?!盎ㄖ亍?,因“風(fēng)雨”而來,花因戴雨而加重。暮春風(fēng)雨,錦城花重 ,不僅時序驚心 ,亦暗指時代政治的“風(fēng)雨”可驚。劉備和它的蜀漢政權(quán),就沒有經(jīng)受住那時代風(fēng)雨的襲擊 ?!皠⒗伞绷伎?,劉郎指劉備?!坝駢尽?、“錦江”,一山一水,皆在四川境內(nèi),“盡”,“聽任”的意思,這幾句說劉備歷盡辛苦,據(jù)有西川,終于還是不保,聽任那戴著青云的玉壘山和秀麗的錦江水,為他“辦作一丘土”,埋葬了 。言詞之中,明顯地流露著作者的同情,惋惜的思想感情,極盡撫今追昔吊古興嘆之意。詞的下片,先以“西山好”兩句轉(zhuǎn)寫眼前現(xiàn)實 。這里的“西山”,蓋指北京西郊的西山,在遺山看來,西山是很好的“龍盤虎踞”之地,可金朝已遭焦土之變 ,物是人非,故有“登臨感愴千古”之慨?!爸T葛”兩句,即是詞人“感愴千古”的內(nèi)容:由自己的國變而想到蜀漢的滅亡,不僅對諸葛亮的功績與評價,也產(chǎn)生了疑問。這是遺山由自己的國變而引起激憤之詞 。憫蜀即憫金 ,責(zé)諸葛即責(zé)金朝諸權(quán)臣?!斑€自語”兩句則轉(zhuǎn)為自話。悲痛無以排解,只得就田翁痛飲,遁入醉鄉(xiāng)以求片刻解脫而已。這里貌似曠達,實際上乃是悲痛已極的表現(xiàn)。
樓桑村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故鄉(xiāng),在今河北涿縣。據(jù)《三國·蜀志·先主傳 》:先主(劉備)舍東南角籬上有桑樹,高五丈余,遙望童童如車蓋,先主少時,常與族中諸兒戲于樹下,后因稱樓桑里。劉先主死后 ,鄉(xiāng)人曾建廟以作紀念。廟在琢縣西南十里。遺山于癸卯(1243)九月客燕京(今北京)。這年冬天 ,由燕京回太原 ,道出范陽(即琢縣)。這首詞,可能作于此時 。如是 ,則金亡已十年,遺山五十四歲。由于這種特定的歷史背景,所以作者在詞中撫今追昔,吊古傷今,感慨傷懷,銅駝荊棘之感,充盈于字里行間。后人曾將本詞刻于昭烈廟壁,盛傳一時。
詞的上片是從樓桑村詢問劉備故居起調(diào),引出劉備的“祠宇 ”。緊接著以“荒壇”兩句直筆描述眼前祠宇的蒼涼與寂寞,轉(zhuǎn)入詠嘆?!盀趼暋保恰吧缟ⅰ敝蟮淖匀恢?。人們于社日(從“春已暮”看,似是春社 )祭神散場之后 ,烏鴉飛來,爭食殘留的祭品 。著“烏聲□”(意當(dāng)是鴉聲喧鬧)一景,并非寫祠宇中的熱鬧 ,相反 ,正是為了渲染其蒼涼,上應(yīng)“荒壇”,下照“寂寞”。人跡盡,簫鼓絕,這片天地就成了烏鴉的樂園。這里是寫祠宇的荒涼,同時也未嘗不是金亡之后那個特定時代的縮影?!按阂涯骸保貙懝?jié)侯,開啟“錦城花重驚風(fēng)雨”一層錦城,即錦官城 ,成都的別稱 ,劉備稱帝建都于此?!盎ㄖ亍?,因“風(fēng)雨”而來,花因戴雨而加重。暮春風(fēng)雨,錦城花重 ,不僅時序驚心 ,亦暗指時代政治的“風(fēng)雨”可驚。劉備和它的蜀漢政權(quán),就沒有經(jīng)受住那時代風(fēng)雨的襲擊 ?!皠⒗伞绷伎?,劉郎指劉備?!坝駢尽?、“錦江”,一山一水,皆在四川境內(nèi),“盡”,“聽任”的意思,這幾句說劉備歷盡辛苦,據(jù)有西川,終于還是不保,聽任那戴著青云的玉壘山和秀麗的錦江水,為他“辦作一丘土”,埋葬了 。言詞之中,明顯地流露著作者的同情,惋惜的思想感情,極盡撫今追昔吊古興嘆之意。詞的下片,先以“西山好”兩句轉(zhuǎn)寫眼前現(xiàn)實 。這里的“西山”,蓋指北京西郊的西山,在遺山看來,西山是很好的“龍盤虎踞”之地,可金朝已遭焦土之變 ,物是人非,故有“登臨感愴千古”之慨?!爸T葛”兩句,即是詞人“感愴千古”的內(nèi)容:由自己的國變而想到蜀漢的滅亡,不僅對諸葛亮的功績與評價,也產(chǎn)生了疑問。這是遺山由自己的國變而引起激憤之詞 。憫蜀即憫金 ,責(zé)諸葛即責(zé)金朝諸權(quán)臣?!斑€自語”兩句則轉(zhuǎn)為自話。悲痛無以排解,只得就田翁痛飲,遁入醉鄉(xiāng)以求片刻解脫而已。這里貌似曠達,實際上乃是悲痛已極的表現(xiàn)。
《摸魚兒 樓桑呼漢昭烈廟》的詩詞大意
問樓桑、所以沒有地方居住。青林留在廟宇。
荒壇社散鳥鳴聲……,寂寞漢家簫鼓。
春已晚。
君不見、錦城花重驚風(fēng)雨。
劉郎辛苦。
盡玉壘青云,錦江秀色,準備作一丘土。
西山好,滿意龍盤虎踞。
登臨頗為感傷千古。
當(dāng)時諸葛亮成什么事,伯仲果然誰伊呂。
回來自言自語。
緣底事、十年來前往燕南路。
征馬鞍邊停下。
到老用盆邊,田老先生一起喝酒,攜手醉鄉(xiāng)離開。
* 此部分翻譯來自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