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綠野亭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
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綠野亭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朗讀徙倚秋原上,凄涼晚照中。
水流天不盡,人遠思何窮。
問諜知秦過,看山識禹功。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
西北舟杭山,堯時洪水,系舟山上。
)稻涼初吠蛤,柳老半書蟲。
荷背風翻白,蓮腮雨退紅。
追游慰遲暮,覓句效兒童。
北望苕溪轉(zhuǎn),遙憐震澤通。
烹魚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水流天不盡,人遠思何窮。
問諜知秦過,看山識禹功。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
西北舟杭山,堯時洪水,系舟山上。
)稻涼初吠蛤,柳老半書蟲。
荷背風翻白,蓮腮雨退紅。
追游慰遲暮,覓句效兒童。
北望苕溪轉(zhuǎn),遙憐震澤通。
烹魚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徙倚秋原上,凄涼晚照中。 水流天不盡,人遠思何窮。 問諜知秦過,看山識禹功。 (余杭,始皇所舍舟也。 西北舟杭山,堯時洪水,系舟山上。 )稻涼初吠蛤,柳老半書蟲。 荷背風翻白,蓮腮雨退紅。 追游慰遲暮,覓句效兒童。 北望苕溪轉(zhuǎn),遙憐震澤通。 烹魚得尺素,好在紫髯翁。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原題:《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綠野亭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蘇軾 古詩學士
《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綠野亭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的詩詞大意
徘徊在秋天原野上,凄涼晚年照中。水流天不盡,人遠思為什么窮。
詢問探知秦國經(jīng)過,看山識禹的功績。
(杭州,秦始皇所舍船啊。
西北船杭州山,堯時洪水,系舟山上。
)稻涼初叫蛤,柳老半書蟲。
荷背對著風翻白,蓮花雨退紅~。
追游安慰暮年,找句子模仿兒童。
北望苕溪轉(zhuǎn),遙憐震澤通。
烹魚得到書信,喜歡在紫髯翁。
* 此部分翻譯來自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