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樂 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永遇樂 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朗讀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 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云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注釋】:
這首詞寫于元豐元年(1078 )蘇軾任徐州知州時。詞中即景抒情,情理交融,狀燕子樓小園清幽夜景,抒燕子樓驚夢后縈繞于懷的惆悵之情,言詞人由人去樓空而悟得的“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之理。
作者在題記中提及的盼盼,乃唐代張尚書之愛妾,能歌善舞 ,風情萬種。張氏死后,盼盼念舊情不嫁,在張尚書為其所建的燕子樓獨居了十多年。作者聲稱自己夜宿燕子樓,夢到盼盼,因作此詞。
上片寫夜宿燕子樓的四周景物和夢。首句寫月色明亮,皎潔如霜;秋風和暢,清涼如水,把人引入了一個無限清幽的境地 ?!扒寰盁o限”既是對暮秋夜景的描繪,也是詞人的心靈得到清景撫慰后的情感抒發(fā)。
接著景由大入小 ,由靜變動:曲港跳魚,圓荷瀉露。詞人以動襯靜,使本來就十分寂靜的深夜,顯得越發(fā)安謐了。魚跳暗點人靜,露瀉可見夜深 ?!凹拍療o人見”一句,含意頗深:園池中跳魚瀉露之景,夜夜可有,終是無人見的時候多;自己偶來,若是無心,雖在眼前,亦不得見。
以下轉從聽覺寫夜之幽深、夢之驚斷:三更鼓響,秋夜深沉;一片葉落,鏗然作聲。夢被鼓聲葉聲驚醒,更覺黯然心傷。“紞如”和“鏗然”寫出了聲之清晰,以聲點靜,更加重加濃了夜之清絕和幽絕。片末三句,寫夢斷后之茫然心情:詞人夢醒后,盡管想重新尋夢,也無處重睹芳華了,把小園行遍,也毫無所見,只有一片茫茫夜色,夜茫茫,心也茫茫。詞先寫夜景,后述驚夢游園,故夢與夜景,相互輝映,似真似幻,惝恍迷離。
下片直抒感慨,議論風生。首三句寫在天涯漂泊感到厭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歸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園一直到望斷,極言思鄉(xiāng)之切。此句帶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詞人無限的悵惘和感喟?!把嘧訕强眨讶撕卧?,空鎖樓中燕”的喟嘆,由人亡樓空悟得萬物本體的瞬息生滅 ,然后以空靈超宕出之,直抒感慨:人生之夢未醒,只因歡怨之情未斷?!肮沤瘛比?,由古時的盼盼聯(lián)系到現(xiàn)今的自己,由盼盼的舊歡新怨,聯(lián)系到自己的舊歡新怨,發(fā)出了人生如夢的慨嘆,表達了作者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和感傷。結尾二句,從燕子樓想到黃樓,從今日又思及未來。黃樓為蘇軾所改建,是黃河決堤洪水退去后的紀念,也是蘇軾守徐州政績的象征。但詞人設想后人見黃樓憑吊自己,亦同今日自己見燕子樓思盼盼一樣,抒發(fā)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王羲之《蘭亭集序 》)的無窮感慨,把對歷史的詠嘆,對現(xiàn)實以至未來的思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終于掙脫了由政治波折而帶來的巨大煩惱,精神獲得了解放。
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倦客與佳人、夢幻與佳人的綿綿情事,傳達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隱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詞中“燕子樓空”三句 ,千古傳誦,深得后人贊賞。此三句之妙,正如鄭文焯手批《東坡史府》云,“殆以示詠古之超宕,貴神情不貴跡象也。
這首詞寫于元豐元年(1078 )蘇軾任徐州知州時。詞中即景抒情,情理交融,狀燕子樓小園清幽夜景,抒燕子樓驚夢后縈繞于懷的惆悵之情,言詞人由人去樓空而悟得的“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之理。
作者在題記中提及的盼盼,乃唐代張尚書之愛妾,能歌善舞 ,風情萬種。張氏死后,盼盼念舊情不嫁,在張尚書為其所建的燕子樓獨居了十多年。作者聲稱自己夜宿燕子樓,夢到盼盼,因作此詞。
上片寫夜宿燕子樓的四周景物和夢。首句寫月色明亮,皎潔如霜;秋風和暢,清涼如水,把人引入了一個無限清幽的境地 ?!扒寰盁o限”既是對暮秋夜景的描繪,也是詞人的心靈得到清景撫慰后的情感抒發(fā)。
接著景由大入小 ,由靜變動:曲港跳魚,圓荷瀉露。詞人以動襯靜,使本來就十分寂靜的深夜,顯得越發(fā)安謐了。魚跳暗點人靜,露瀉可見夜深 ?!凹拍療o人見”一句,含意頗深:園池中跳魚瀉露之景,夜夜可有,終是無人見的時候多;自己偶來,若是無心,雖在眼前,亦不得見。
以下轉從聽覺寫夜之幽深、夢之驚斷:三更鼓響,秋夜深沉;一片葉落,鏗然作聲。夢被鼓聲葉聲驚醒,更覺黯然心傷。“紞如”和“鏗然”寫出了聲之清晰,以聲點靜,更加重加濃了夜之清絕和幽絕。片末三句,寫夢斷后之茫然心情:詞人夢醒后,盡管想重新尋夢,也無處重睹芳華了,把小園行遍,也毫無所見,只有一片茫茫夜色,夜茫茫,心也茫茫。詞先寫夜景,后述驚夢游園,故夢與夜景,相互輝映,似真似幻,惝恍迷離。
下片直抒感慨,議論風生。首三句寫在天涯漂泊感到厭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歸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園一直到望斷,極言思鄉(xiāng)之切。此句帶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詞人無限的悵惘和感喟?!把嘧訕强眨讶撕卧?,空鎖樓中燕”的喟嘆,由人亡樓空悟得萬物本體的瞬息生滅 ,然后以空靈超宕出之,直抒感慨:人生之夢未醒,只因歡怨之情未斷?!肮沤瘛比?,由古時的盼盼聯(lián)系到現(xiàn)今的自己,由盼盼的舊歡新怨,聯(lián)系到自己的舊歡新怨,發(fā)出了人生如夢的慨嘆,表達了作者無法解脫而又要求解脫的對整個人生的厭倦和感傷。結尾二句,從燕子樓想到黃樓,從今日又思及未來。黃樓為蘇軾所改建,是黃河決堤洪水退去后的紀念,也是蘇軾守徐州政績的象征。但詞人設想后人見黃樓憑吊自己,亦同今日自己見燕子樓思盼盼一樣,抒發(fā)出“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王羲之《蘭亭集序 》)的無窮感慨,把對歷史的詠嘆,對現(xiàn)實以至未來的思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終于掙脫了由政治波折而帶來的巨大煩惱,精神獲得了解放。
這首詞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與今、倦客與佳人、夢幻與佳人的綿綿情事,傳達了一種攜帶某種禪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隱藏著某種要求徹底解脫的出世意念。詞中“燕子樓空”三句 ,千古傳誦,深得后人贊賞。此三句之妙,正如鄭文焯手批《東坡史府》云,“殆以示詠古之超宕,貴神情不貴跡象也。
《永遇樂 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的詩詞大意
明月如霜般潔白,好風就如同清水一樣清涼,清新靜謐的夜景真是怡人。曲港跳魚,圓圓的荷葉上,露珠隨風落下,但夜深人靜,這樣好的美景卻無人欣賞。
囗如三鼓,鏗然一葉,輕音竟驚斷了我的夢。
夜茫茫,再也見不到黃昏時的景色,醒后我尋遍了小園,處處都無痕。
天涯倦客,看那山中的歸路,苦苦地思念著故鄉(xiāng)家園。
燕子樓空,當年的佳人早已遠去,只剩下深鎖在空樓上的燕子罷了。
古今如夢,到此還不醒,但有舊歡新怨。
異時對,他日有人來到我建的黃樓上,也會感嘆我這歷史的過客吧。
* 此部分翻譯來自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