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望與次明道復(fù)泛舟出江村橋抵上沙遵陸邂
二月望與次明道復(fù)泛舟出江村橋抵上沙遵陸邂朗讀十里扶輿渡野塘,旋穿松嶠入蒼蒼。
風吹麥葉平疇亂,日炙草花村路香。
春色釀晴供樂事,巖光搖翠落飛觴。
清忙剛被山靈笑,卻笑擔夫為底忙。
風吹麥葉平疇亂,日炙草花村路香。
春色釀晴供樂事,巖光搖翠落飛觴。
清忙剛被山靈笑,卻笑擔夫為底忙。
十里扶輿渡野塘,旋穿松嶠入蒼蒼。 風吹麥葉平疇亂,日炙草花村路香。 春色釀晴供樂事,巖光搖翠落飛觴。 清忙剛被山靈笑,卻笑擔夫為底忙。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文學(xué)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謚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年以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quán)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旋即便致仕歸鄉(xiāng)。四方人士求詩文書畫者,絡(luò)繹道路。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卒,年九十歲。有《甫田集》。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chuàng)“吳派”,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yè)于吳寬,學(xué)書于李應(yīng)禎,學(xué)畫于沈周。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并稱“吳中四才子”。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原題】:
《二月望與次明道復(fù)泛舟出江村橋抵上沙遵陸邂》文徵明 古詩逅朱堯民錢
孔周登天平飲白云亭次第得詩三首
《二月望與次明道復(fù)泛舟出江村橋抵上沙遵陸邂》文徵明 古詩逅朱堯民錢
孔周登天平飲白云亭次第得詩三首
《二月望與次明道復(fù)泛舟出江村橋抵上沙遵陸邂》的詩詞大意
十里扶著車渡野塘,旋挖松崎進入蒼蒼。風吹麥葉平曠的原野混亂,太陽烤草花村路香。
春色釀晴提供快樂的事情,巖光搖翠落舉杯。
清忙剛被山靈笑,卻笑挑夫為底忙。
* 此部分翻譯來自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