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戴石玉
贈戴石玉朗讀琢之磨之,玉汝于成。
孰為玉工,師友父兄。
仙山之石,今則在我。
彼璞之棄,我責之隋。
為瑚為璉,如珪如璋。
山澤之潤,邦家之光。
玉不自毀,人自槿實。
聞士稱名,不離其道。
孰為玉工,師友父兄。
仙山之石,今則在我。
彼璞之棄,我責之隋。
為瑚為璉,如珪如璋。
山澤之潤,邦家之光。
玉不自毀,人自槿實。
聞士稱名,不離其道。
琢之磨之,玉汝于成。 孰為玉工,師友父兄。 仙山之石,今則在我。 彼璞之棄,我責之隋。 為瑚為璉,如珪如璋。 山澤之潤,邦家之光。 玉不自毀,人自槿實。 聞士稱名,不離其道。

王炎午(1252-1324)初名應梅,字鼎翁,別號梅邊,江西安福舟湖(今洲湖)人。炎午出身于書香世家,自幼刻苦讀書,曾從事《春秋》研究。咸淳甲戌(1274)年,補中大學上舍生。臨安陷,謁文天祥,竭家產(chǎn)助勤王軍餉,文天祥留置幕府,以母病歸。文天祥被執(zhí),特作生祭文以勵其死。入元,杜門卻掃,肆力詩文,更其名曰炎午,名其所著曰《吾汶稿》,以示不仕異代之意。泰定元年卒,年七十三?!赌纤螘?、《新元史》有傳。今存詞一首,見《元草堂詩馀》卷下。
《贈戴石玉》的詩詞大意
雕琢的磨的,你在完成玉。誰是玉工,父兄師友。
仙人山的石,今天就在我。
那塊的放棄,我要求的隋。
瑚為高璉為,如珪璋。
山澤的影響,是我邦家有榮光。
玉不自我毀滅,人從木槿花實。
聽到士名稱,不離其道。
* 此部分翻譯來自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