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歸詩十八首
南歸詩十八首朗讀伯兄性寡營,生理日蕭條。
兩弟皆食貧,汲汲度昏朝。
為農(nóng)力不任,課兒亦無聊。
余潤或望余,自顧無脂膏。
今當(dāng)遂長往,念此中心焦。
勉謝諸兄弟,此非人力邀。
吾宗自薄祜,先達(dá)皆早雕。
從兄與仲氏,當(dāng)年踵登朝。
至今同籍人,秉樞冠百僚。
逝者倘可留,翩然亦云霄。
大命既有制,電露安可饕。
我雖老風(fēng)塵,壽命較已牢。
與其夭斧斤,寧以樗散逃。
傷彼泉下人,憫我道路勞。
兄弟更相慰,烹蔬傾濁醪。
婆娑阿母旁,此樂何陶陶。
富貴有此否,何乃為我驕。
天倫豈世情,菀枯同所遭。
但當(dāng)崇令德,慎勿望門高。
兩弟皆食貧,汲汲度昏朝。
為農(nóng)力不任,課兒亦無聊。
余潤或望余,自顧無脂膏。
今當(dāng)遂長往,念此中心焦。
勉謝諸兄弟,此非人力邀。
吾宗自薄祜,先達(dá)皆早雕。
從兄與仲氏,當(dāng)年踵登朝。
至今同籍人,秉樞冠百僚。
逝者倘可留,翩然亦云霄。
大命既有制,電露安可饕。
我雖老風(fēng)塵,壽命較已牢。
與其夭斧斤,寧以樗散逃。
傷彼泉下人,憫我道路勞。
兄弟更相慰,烹蔬傾濁醪。
婆娑阿母旁,此樂何陶陶。
富貴有此否,何乃為我驕。
天倫豈世情,菀枯同所遭。
但當(dāng)崇令德,慎勿望門高。
伯兄性寡營,生理日蕭條。 兩弟皆食貧,汲汲度昏朝。 為農(nóng)力不任,課兒亦無聊。 余潤或望余,自顧無脂膏。 今當(dāng)遂長往,念此中心焦。 勉謝諸兄弟,此非人力邀。 吾宗自薄祜,先達(dá)皆早雕。 從兄與仲氏,當(dāng)年踵登朝。 至今同籍人,秉樞冠百僚。 逝者倘可留,翩然亦云霄。 大命既有制,電露安可饕。 我雖老風(fēng)塵,壽命較已牢。 與其夭斧斤,寧以樗散逃。 傷彼泉下人,憫我道路勞。 兄弟更相慰,烹蔬傾濁醪。 婆娑阿母旁,此樂何陶陶。 富貴有此否,何乃為我驕。 天倫豈世情,菀枯同所遭。 但當(dāng)崇令德,慎勿望門高。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詩人、書畫家。字長蘅,一字茂宰,號檀園、香海、古懷堂、滄庵,晚號慎娛居士、六浮道人。歙縣(今屬安徽)人,僑居嘉定(今屬上海市)。三十二歲中舉人,后絕意仕途。詩文多寫景酬贈之作,風(fēng)格清新自然。與唐時(shí)升、婁堅(jiān)、程嘉燧合稱“嘉定四先生”。擅畫山水,學(xué)吳鎮(zhèn)、黃公望,峻爽流暢,為“畫中九友”之一。亦工書法。
【注釋】:
(朱云子曰:“長蘅五言古詩溫厚深婉,為體中獨(dú)絕,律
詩乃率爾耳。或問:‘子于五古頗去平調(diào),而長蘅不尚奇
險(xiǎn),何收之多也?’予謂:‘嘉隆間五古,正恨其通套無
痛癢,如一副應(yīng)酬贄禮,牙笏繡補(bǔ),燦滿前,自可假偕,
不必己出,人亦不堪領(lǐng)受。又如楚、蜀舊俗,以木魚漆鴨
宴客,不若菘韭之適口,惡其偽也,惡其襲也,豈恨其平
哉?詩到真處必平,平到極處即奇。長蘅之平,正使好奇
者無從入手,此奇之至也。’”)
(朱云子曰:“長蘅五言古詩溫厚深婉,為體中獨(dú)絕,律
詩乃率爾耳。或問:‘子于五古頗去平調(diào),而長蘅不尚奇
險(xiǎn),何收之多也?’予謂:‘嘉隆間五古,正恨其通套無
痛癢,如一副應(yīng)酬贄禮,牙笏繡補(bǔ),燦滿前,自可假偕,
不必己出,人亦不堪領(lǐng)受。又如楚、蜀舊俗,以木魚漆鴨
宴客,不若菘韭之適口,惡其偽也,惡其襲也,豈恨其平
哉?詩到真處必平,平到極處即奇。長蘅之平,正使好奇
者無從入手,此奇之至也。’”)
《南歸詩十八首》的詩詞大意
伯兄性格我們營,活一天蕭條。兩兄弟都吃窮,熱衷度昏庸的朝廷。
為努力不信任,督促孩子也無聊。
多滋潤或者望著我,看自己沒有油脂膏。
現(xiàn)在成長到,考慮到這些中心焦。
努力感謝各位兄弟,這不是人力邀。
我家從薄福,前輩都早雕。
堂兄與仲氏,當(dāng)年腳登朝。
至今同鄉(xiāng)人,秉樞冠百官。
逝去的人如果可以留,翩翩然也云霄。
天命既有制度,電露怎么可以極度。
雖然我老風(fēng)塵,壽命較已牢。
和他的天斧斤,我寧愿用樗散逃。
傷害那泉下之人,可憐我道路疲勞。
兄弟互相安慰,烹調(diào)蔬菜傾濁酒。
婆娑母親旁邊,這種快樂什么陶陶。
富貴有這嗎?,什么是為我驕傲。
天倫難道世情,菀枯相同的遭遇。
只要崇尚美德,千萬不要望門高。
* 此部分翻譯來自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