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韓使同在邊
答韓使同在邊朗讀漢家失中策。
胡馬屢南驅。
聞詔安邊使。
曾是故人謨。
廢書悵懷古。
負劍許良圖。
出關歲方晏。
乘障日多虞。
虜入白登道。
烽交紫塞途。
連兵屯北地。
清野備東胡。
邊城方晏閉。
斥堠始昭蘇。
復聞韓長孺。
辛苦事匈奴。
雨雪顏容改。
縱橫才位孤。
空懷老臣策。
未獲趙軍租。
但蒙魏侯重。
不受謗書誣。
當取金人祭。
還歌凱入都。
胡馬屢南驅。
聞詔安邊使。
曾是故人謨。
廢書悵懷古。
負劍許良圖。
出關歲方晏。
乘障日多虞。
虜入白登道。
烽交紫塞途。
連兵屯北地。
清野備東胡。
邊城方晏閉。
斥堠始昭蘇。
復聞韓長孺。
辛苦事匈奴。
雨雪顏容改。
縱橫才位孤。
空懷老臣策。
未獲趙軍租。
但蒙魏侯重。
不受謗書誣。
當取金人祭。
還歌凱入都。
漢家失中策。 胡馬屢南驅。 聞詔安邊使。 曾是故人謨。 廢書悵懷古。 負劍許良圖。 出關歲方晏。 乘障日多虞。 虜入白登道。 烽交紫塞途。 連兵屯北地。 清野備東胡。 邊城方晏閉。 斥堠始昭蘇。 復聞韓長孺。 辛苦事匈奴。 雨雪顏容改。 縱橫才位孤。 空懷老臣策。 未獲趙軍租。 但蒙魏侯重。 不受謗書誣。 當取金人祭。 還歌凱入都。

陳子昂(約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學家,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漢族,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遺,后世稱為陳拾遺。光宅進士,歷仕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解職歸鄉(xiāng)后受人所害,憂憤而死。其存詩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詩38首,《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臺歌》。
《答韓使同在邊》的詩詞大意
漢朝失去中策略。胡馬屢次南驅趕。
聽說下詔安撫邊境使。
曾經相愛的人謀劃。
廢書悵然懷古。
負劍允許良策。
出關歲才死。
乘障日多難。
虜進入白登道。
烽火交紫塞滿道路。
連兵屯守北地郡。
清野備東胡。
邊城地區(qū)晚關閉。
偵察開始顯示復蘇。
又聽說韓長孺。
辛苦事情匈奴。
雪顏容改。
縱橫才為我。
懷念老我的策略。
沒有獲得趙軍租。
只是蒙魏侯重。
不受誣陷誹謗的書。
應當取金人祭祀。
回來唱凱旋都。
* 此部分翻譯來自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