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慢·淳熙丙申正日
揚州慢·淳熙丙申正日朗讀淳熙丙申正日,予過維揚。
夜雪初霽,薺麥彌望。
入其城
則四壁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
予懷愴然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
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夜雪初霽,薺麥彌望。
入其城
則四壁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
予懷愴然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
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淳熙丙申正日,予過維揚。 夜雪初霽,薺麥彌望。 入其城 則四壁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 予懷愴然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 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 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姜夔,南宋文學(xué)家、音樂家。人品秀拔,體態(tài)清瑩,氣貌若不勝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游。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他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zhuǎn)徙江湖,靠賣字和朋友接濟(jì)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yán)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是繼蘇軾之后又一難得的藝術(shù)全才。
【注釋】:
淮左:宋在蘇北和江淮設(shè)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淮南東路又稱淮左。
竹西:揚州城東一亭名,景色清幽。
春風(fēng)十里:借指昔日揚州的最繁華處。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惯@首詩也就是下闕的“豆蔻詞”。
胡馬窺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兩次南下,揚州都遭慘重破壞。這首詞作于1176年。
杜郎:唐朝詩人杜牧,他以在揚州詩酒清狂著稱。
青樓夢:杜牧《遺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濱〔幸加人旁〕名。」
二十四橋:在揚州西郊,傳說有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杜牧有詩云,「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br>橋邊紅藥:二十四橋又名紅藥橋,橋邊生紅芍藥。
這首詞寫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詞前的小序?qū)懽鲿r間 、地點及寫作動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zhàn)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發(fā)為吟詠,以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達(dá)揚州之時,離金主完顏亮南犯只有十五年,當(dāng)時作者只有二十幾歲。這首震今爍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巖老人)稱為有“黍離之悲”。《詩經(jīng)·五風(fēng)·黍離》篇寫的是周平王東遷之后 ,故宮恙浮,長滿禾黍,詩人見此,悼念故園,不忍離去。
這首詞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認(rèn)為的詩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 ,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詩說》)的主張,也是歷代詞人抒發(fā)“黍離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詞人“解鞍少駐”的揚州,位于淮水之南,是歷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處”是從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化出。竹西,亭名,在揚州東蜀崗上禪智寺前 ,風(fēng)光優(yōu)美。
但經(jīng)過金兵鐵蹄蹂躪之后,如今是滿目羔塢了。經(jīng)過“胡馬”破壞后的殘痕,到處可見,詞人用“以少總多”的手法 ,只攝取了兩個鏡頭:“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和滿城的“廢池喬木”?!八j麥青青”使人聯(lián)想到古代詩人反復(fù)詠嘆的“彼黍離離”的詩句,并從“青青”所特有的一種凄艷色彩,增加青山故國之情 。“廢池”極見蹂躪之深,“喬木”寄托故園之戀。
這種景物所引起的意緒 ,就是“猶厭言兵”。清人陳廷焯特別欣賞這段描寫,他說:“寫兵燹后情景逼真?!q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赤無此韻味 ?!保ā栋子挲S詞話》卷二)這里,作者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連“廢池喬木”都在痛恨金人發(fā)動的這場不義戰(zhàn)爭,物猶如此,何況于人!這在美學(xué)上也是一種移情作用。
上片的結(jié)尾三句:“漸黃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卻又轉(zhuǎn)換了一個畫面 ,由所見轉(zhuǎn)寫所聞,氣氛的渲染也更加濃烈。當(dāng)日落黃昏之時,悠然而起的清角之聲,打破了黃昏的沉寂,這是用音響來襯托寂靜更增蕭條的意緒。“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來是天氣給人的觸覺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 ,而說“吹寒”,把角聲的凄清與天氣的寒冷聯(lián)系在一起,把產(chǎn)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為的感情色彩 ,似乎是角聲把寒意吹散在這座空城里。
聽覺所聞是清角悲吟,觸覺所感是寒氣逼人,再聯(lián)系視覺所見的“薺麥青青 ”與“廢池喬木”,這一切交織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間上來說都統(tǒng)一在這座“空城”里 ,“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聯(lián)系在一起。著一“空”字,化景物為情思,把景中情與情中景融為一體,寫出了為金兵破壞后留下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憤慨;寫出了對宋王朝不思恢復(fù),竟然把這一個名城輕輕斷送的痛心;也寫出了宋王朝就憑這樣一座“空城”防邊,如何不引起人們的憂心忡忡 ,哀深恨徹。
用今昔對比的反襯手法來寫景抒情,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來反襯今日的“空城” ;以昔日的“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杜牧《贈別》)來反襯今日的一片荒涼景象——“ 盡薺麥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賞 ”、“豆蔻詞工”、“青樓夢好”等風(fēng)流繁華,來反襯今日的風(fēng)流云散、對景難排和深情難賦。以昔時“二十四橋明月夜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樂章,反襯今日“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哀景。下片寫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評論和懷念杜牧,而是通過“化實為虛”的手法,點明這樣一種“情思”:即使杜牧的風(fēng)流俊賞 ,“豆蔻詞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揚州的話,也定然會驚訝河山之異了。借“杜郎”史實,逗出和反襯“難賦”之苦?!安ㄐ氖?、冷月無聲”的藝術(shù)描寫,是非常精細(xì)的特寫鏡頭。二十四橋仍在 ,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簫”的風(fēng)月繁華已不復(fù)存在了。詞人用橋下“波心蕩”的動 ,來映襯“冷月無聲”的靜?!安ㄐ氖帯笔歉┮曋?,“冷月無聲”本來是仰觀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為俯視之景,與橋下蕩漾的水波合成一個畫面,從這個畫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詞人低首沉吟的形象??傊?,寫昔日的繁華,正是為了表現(xiàn)今日之蕭條。善于化用前人的詩境入詞,用虛擬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繚繞,余味不盡,也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 ?!稉P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詩句與詩境(有四處之多),又點出杜郎的風(fēng)流俊賞 ,把杜牧的詩境,融入自己的詞境。
淮左:宋在蘇北和江淮設(shè)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淮南東路又稱淮左。
竹西:揚州城東一亭名,景色清幽。
春風(fēng)十里:借指昔日揚州的最繁華處。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馀,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惯@首詩也就是下闕的“豆蔻詞”。
胡馬窺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兩次南下,揚州都遭慘重破壞。這首詞作于1176年。
杜郎:唐朝詩人杜牧,他以在揚州詩酒清狂著稱。
青樓夢:杜牧《遺懷》,「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濱〔幸加人旁〕名。」
二十四橋:在揚州西郊,傳說有二十四美人吹簫于此。杜牧有詩云,「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br>橋邊紅藥:二十四橋又名紅藥橋,橋邊生紅芍藥。
這首詞寫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詞前的小序?qū)懽鲿r間 、地點及寫作動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zhàn)爭洗劫后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發(fā)為吟詠,以寄托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達(dá)揚州之時,離金主完顏亮南犯只有十五年,當(dāng)時作者只有二十幾歲。這首震今爍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巖老人)稱為有“黍離之悲”。《詩經(jīng)·五風(fēng)·黍離》篇寫的是周平王東遷之后 ,故宮恙浮,長滿禾黍,詩人見此,悼念故園,不忍離去。
這首詞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認(rèn)為的詩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 ,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詩說》)的主張,也是歷代詞人抒發(fā)“黍離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詞人“解鞍少駐”的揚州,位于淮水之南,是歷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處”是從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化出。竹西,亭名,在揚州東蜀崗上禪智寺前 ,風(fēng)光優(yōu)美。
但經(jīng)過金兵鐵蹄蹂躪之后,如今是滿目羔塢了。經(jīng)過“胡馬”破壞后的殘痕,到處可見,詞人用“以少總多”的手法 ,只攝取了兩個鏡頭:“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和滿城的“廢池喬木”?!八j麥青青”使人聯(lián)想到古代詩人反復(fù)詠嘆的“彼黍離離”的詩句,并從“青青”所特有的一種凄艷色彩,增加青山故國之情 。“廢池”極見蹂躪之深,“喬木”寄托故園之戀。
這種景物所引起的意緒 ,就是“猶厭言兵”。清人陳廷焯特別欣賞這段描寫,他說:“寫兵燹后情景逼真?!q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赤無此韻味 ?!保ā栋子挲S詞話》卷二)這里,作者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連“廢池喬木”都在痛恨金人發(fā)動的這場不義戰(zhàn)爭,物猶如此,何況于人!這在美學(xué)上也是一種移情作用。
上片的結(jié)尾三句:“漸黃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卻又轉(zhuǎn)換了一個畫面 ,由所見轉(zhuǎn)寫所聞,氣氛的渲染也更加濃烈。當(dāng)日落黃昏之時,悠然而起的清角之聲,打破了黃昏的沉寂,這是用音響來襯托寂靜更增蕭條的意緒。“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來是天氣給人的觸覺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 ,而說“吹寒”,把角聲的凄清與天氣的寒冷聯(lián)系在一起,把產(chǎn)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為的感情色彩 ,似乎是角聲把寒意吹散在這座空城里。
聽覺所聞是清角悲吟,觸覺所感是寒氣逼人,再聯(lián)系視覺所見的“薺麥青青 ”與“廢池喬木”,這一切交織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間上來說都統(tǒng)一在這座“空城”里 ,“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聯(lián)系在一起。著一“空”字,化景物為情思,把景中情與情中景融為一體,寫出了為金兵破壞后留下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憤慨;寫出了對宋王朝不思恢復(fù),竟然把這一個名城輕輕斷送的痛心;也寫出了宋王朝就憑這樣一座“空城”防邊,如何不引起人們的憂心忡忡 ,哀深恨徹。
用今昔對比的反襯手法來寫景抒情,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來反襯今日的“空城” ;以昔日的“春風(fēng)十里揚州路”(杜牧《贈別》)來反襯今日的一片荒涼景象——“ 盡薺麥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賞 ”、“豆蔻詞工”、“青樓夢好”等風(fēng)流繁華,來反襯今日的風(fēng)流云散、對景難排和深情難賦。以昔時“二十四橋明月夜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樂章,反襯今日“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哀景。下片寫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評論和懷念杜牧,而是通過“化實為虛”的手法,點明這樣一種“情思”:即使杜牧的風(fēng)流俊賞 ,“豆蔻詞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揚州的話,也定然會驚訝河山之異了。借“杜郎”史實,逗出和反襯“難賦”之苦?!安ㄐ氖?、冷月無聲”的藝術(shù)描寫,是非常精細(xì)的特寫鏡頭。二十四橋仍在 ,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簫”的風(fēng)月繁華已不復(fù)存在了。詞人用橋下“波心蕩”的動 ,來映襯“冷月無聲”的靜?!安ㄐ氖帯笔歉┮曋?,“冷月無聲”本來是仰觀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為俯視之景,與橋下蕩漾的水波合成一個畫面,從這個畫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詞人低首沉吟的形象??傊?,寫昔日的繁華,正是為了表現(xiàn)今日之蕭條。善于化用前人的詩境入詞,用虛擬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繚繞,余味不盡,也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 ?!稉P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詩句與詩境(有四處之多),又點出杜郎的風(fēng)流俊賞 ,把杜牧的詩境,融入自己的詞境。
《揚州慢·淳熙丙申正日》的詩詞大意
淳熙十六日正天,我經(jīng)過揚州。晚上雪初霽,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
進(jìn)城
則四壁蕭條,河水碧綠凄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凄涼的號角。
我悲傷地
,感慨于揚州城今昔的變化,于是自創(chuàng)了這支曲子。
千巖老人認(rèn)為有《黍離》的悲
啊。
淮左名都,在竹西亭美好的住處,解下馬鞍少為停留。
過春風(fēng)十里,盡薺麥青青。
從胡馬窺視江走后,荒廢了池苑,伐去了喬木,至今還討厭說起舊日用兵。
漸黃昏、清角吹冷,這都是在劫后的揚州城。
杜郎俊賞,料想今天重到需要驚。
即使“豆蔻”詞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困難表達(dá)出深厚的感情。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的紅色藥,可每一年知道它替什么人開花繁生。
* 此部分翻譯來自AI,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