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赤伏符”的簡稱。
⒉ 漢朝的符命。漢為火德,火色赤,故稱。
⒊ 舊指驅邪的符箓,因用朱砂書寫,故稱。
⒋ 赤石脂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一·五色石脂》。
⒈ “赤伏符”的簡稱。參見“赤伏符”。
引唐 劉希夷 《謁漢世祖廟》詩:“運開朱旗后,道合赤符先?!?br />宋 范仲淹 《桐廬郡嚴先生祠堂記》:“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圣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br />明 何景明 《郊觀》詩:“日月藏金柜,龜龍秘赤符?!?/span>
⒉ 漢 朝的符命。 漢 為火德,火色赤,故稱。
引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昔者受律赤符, 韓信 當乎千里?!?br />倪璠 注:“《史記》:劉季 為 沛公,旗幟皆赤。由所殺蛇 白帝 子,殺者 赤帝 子,故上赤?!苈沙喾?,言 信 拜大將,受 漢 符命也?!?/span>
⒊ 舊指驅邪的符箓,因用朱砂書寫,故稱。
引明 夏完淳 《端午賦》:“今年之朱索空纏,去歲之赤符已破。”
⒋ 赤石脂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石一·五色石脂》。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