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象薦 | |
皇象 | 皇象 皇象,字休明,三國時期吳國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人,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善八分,小篆,尤善章草。其章草妙入神品,時有書圣之稱。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皇象huángxiàngㄏㄨㄤˊㄒㄧㄤˋ 人名。字休明,三國吳廣陵江都(今江蘇揚州西南)?人,生卒年不詳。師法杜操,以章草著稱,亦精擅篆體、隸書;其筆勢沉著、自然,有「實而不樸,文而不華」之稱。相傳〈天發(fā)神讖碑〉、〈松江本急就章〉皆為其手筆。 網(wǎng)絡解釋 皇象 皇象,字休明 |
卦象 | 卦象 卦象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有“八卦之象”。物之象,象有“群”義,它對物對事不只是含有重復或兩種意義,而且包含多種意義和多種事物。 基本解釋 卦所象征的事物及其爻位等關系。術數(shù)家視卦象以測天理﹑人事。 辭典解釋 卦象guàxiàngㄍㄨㄚˋㄒㄧㄤˋ 《易經(jīng)》六十四卦所象征的意義及其與爻位等關系。 卜卦所顯示的意義。 《老殘游記.第一一回》:「惟此革字上應卦象,不可小覷了他?!?網(wǎng)絡解釋 卦象 卦象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有 |
瑞象 | 詞語解釋 瑞象 [ ruì xiàng ] ⒈ 吉祥之天象。 ⒉ 象征吉祥之象。 引證解釋 ⒈ 吉祥之天象。 引 宋 廖瑩中 《木蘭花慢·壽賈師憲》詞:“爭覩階符瑞象,又扶紅日中天。” 明 王洪 《瑞象賦》:“瑤光之精,至和之珍,彩霞之色,景星之文,茲其所謂瑞象而特應於我圣君者乎。” ⒉ 象征吉祥之象。 引 明 羅汝敬 《龍馬賦》:“諸福畢至,奇祥沓呈……并騶虞兮同列,翊瑞象兮偕行?!? |
象局 | 象棋的棋局。 基本解釋 象棋的棋局。 |
象蛇 | |
象戲 | 象戲 象戲,起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游戲,為北周武帝宇文邕所造,系從秦漢時期的博塞衍化而來。象是象征之意,即以棋局象征陰陽五行或兵法玄奧,后來的象棋也取了這個意思。根據(jù)文獻看來,象戲與后世象棋有著較大差別。 基本解釋 下象棋。 辭典解釋 象戲xiàngxìㄒㄧㄤˋㄒㄧˋ 一種棋戲。參見「象棋」條。 網(wǎng)絡解釋 象戲 象戲,起源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游戲,為北周武帝宇文邕所造,系從秦漢時期的博塞衍化而來。象是象征之意,即以 |
畫象 | 畫象 (1).畫衣冠。指上古以特異的服飾象征五刑,以示懲誡?!稘h書·武帝紀》:“朕聞昔在 唐 虞 ,畫象而民不犯,日月所燭,莫不率俾?!?顏師古 注:“ 應劭 曰:‘二帝但畫衣冠,異章服,而民不敢犯也。’《白虎通》云:‘畫象者,其衣服象五刑也?!薄稌x書·刑法志》:“傳曰:三皇設言而民不違,五帝畫象而民知禁。” 唐 李紳 《趨翰苑遭誣構四十六韻》:“畫象垂新令,消兵易舊謨?!眳⒁姟?畫衣冠 ”。 基本解釋 1.畫衣冠。指上古以特 |
象征 | 詞語解釋 象征 [ xiàng zhēng ] ⒈ 用具體事物表現(xiàn)某些抽象意義。 例 十字架象征殉道和神圣。 英 symbolize; signify; 象征 [ xiàng zhēng ] ⒈ 不可見的某種物(如一種概念或一種風俗)的可以看見的標記。 例 天平和障眼物是最高法院法官的象征。 英 symbol; 引證解釋 ⒈ 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意義。 引 《長江大橋紀念碑碑文》:“它象征著和平,它象征著幸福,象征著勞動的光輝?!?⒉ 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體。 引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不是信》:“正如 中國 |
仿象 | 詞語解釋 仿象 [ fǎng xiàng ] ⒈ 見“仿像”。 引證解釋 ⒈ 見“倣像”。 |
變象 | 變象 變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iàn xiànɡ,是指變異的自然現(xiàn)象。 基本解釋 1.變異的自然現(xiàn)象。 網(wǎng)絡解釋 變象 變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biànxiànɡ,是指變異的自然現(xiàn)象。 |
象箾 | 傳說中周文王時代的樂舞。 基本解釋 傳說中周文王時代的樂舞。 |
象徵派 | 象征派 20、30年代新詩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流派。源出于19世紀末葉法國興起的象征主義。1857年發(fā)表詩集《惡之花》的詩人波特萊爾被認為是象征派文學的先驅(qū)。1886年讓·莫雷亞斯在巴黎《費加羅報》上發(fā)表《象征主義宣言》,第一次提出“象征主義”的名稱。它的代表人物還有蘭波、魏爾倫、馬拉梅等人。 基本解釋 以象征主義為創(chuàng)作方法的文藝流派。 網(wǎng)絡解釋 象征派 20、30年代新詩創(chuàng)作中的一個流派。源出于19世紀末葉法國興起的象征主義。1857年發(fā)表詩集 |
象觶 | 象觶 古代酒器名 【引證解釋】《儀禮·燕禮》:“媵爵者洗象觶?!?基本解釋 古代酒器名。 網(wǎng)絡解釋 象觶 古代酒器名 【引證解釋】《儀禮·燕禮》:“媵爵者洗象觶?!? |
賁象 | 《易.賁》的卦象。 基本解釋 《易.賁》的卦象。 網(wǎng)絡解釋 |
象俎 | |
象簡 | 象簡 即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位較高的官員朝見君主時所執(zhí),供指畫和記事。 即象笏。 唐 康駢 《劇談錄·龍待詔相笏》:“ 開成 中有 龍復本 者,無目,善聽聲揣骨,每言休咎,無不必中,凡有象簡竹笏,以手捻之,必知官祿年壽?!?宋 文同 《和張屯田雪中朝拜天慶觀》:“遙望玉宸端象簡,宛然身在 廣寒宮 ?!薄端问贰ざ茸诩o》:“ 陳宜中 經(jīng)筵進講《春秋》終篇,賜象簡、金御仙花帶、鞍馬。”《三國演義》第四回:“﹝階下一大臣﹞ |
象限 | |
羅袍象簡 | 辭典解釋羅袍象簡luó páo xiàng jiǎn 羅袍,紫羅袍。象簡,象牙朝笏。羅袍象簡指一品官服。 明.無名氏《貧富興衰記.第四折》:「羅袍象簡謝天恩。」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羅袍象簡luópáoxiàngjiǎnㄌㄨㄛˊㄆㄠˊㄒㄧㄤˋㄐㄧㄢˇ 羅袍,紫羅袍。象簡,象牙朝笏。羅袍象簡指一品官服。 明.無名氏《貧富興衰記.第四折》:「羅袍象簡謝天恩?!? |
蠻牋象管 | 見“蠻箋象管 ”。 基本解釋 見“蠻箋象管”。 |
體象 | 體象 tǐ xiàng 體象 (1).仿照;象征。 漢 班固 《西都賦》:“其宮室也,體象乎天地,經(jīng)緯乎陰陽?!?(2).謂有定體可以仿照。 宋 張載 《正蒙·中正》:“體象誠定,則文節(jié)著見?!?王夫之 注:“體象,體成而可象也。誠定者,實有此理而定于心也。” 基本解釋 1.仿照;象征。2.謂有定體可以仿照。 網(wǎng)絡解釋 體象 tǐxiàngㄊㄧˇㄒㄧㄤˋ 體象 (1).仿照;象征。漢班固《西都賦》:“其宮室也,體象乎天地,經(jīng)緯乎陰陽。” (2).謂有定體可以仿照。宋張載《 |
反厄爾尼諾現(xiàn)象 | 詞語解釋 ⒈ 見“拉尼娜現(xiàn)象”。 |
樸金野現(xiàn)象 | 樸金野現(xiàn)象 piáo jīn yě xiàn xiànɡ 樸金野現(xiàn)象 在不同光亮的環(huán)境中,人眼對不同光波的感受性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如在明視覺條件下,人眼對波長550~560納米的光最敏感,但在暗視覺條件下,人眼對500~510納米的光最敏感。這種現(xiàn)象最早由捷克斯洛伐克學者樸金野發(fā)現(xiàn)。 指顏色感覺隨照明強度的改變而引起的明度變化的現(xiàn)象。因這一現(xiàn)象是由捷克生理學家樸金野發(fā)現(xiàn)(1825)的,故名樸金野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是:在白日光照下,紅和黃兩色比綠和藍兩色看來 |
體象 | 體象 tǐ xiàng 體象 (1).仿照;象征。 漢 班固 《西都賦》:“其宮室也,體象乎天地,經(jīng)緯乎陰陽?!?(2).謂有定體可以仿照。 宋 張載 《正蒙·中正》:“體象誠定,則文節(jié)著見?!?王夫之 注:“體象,體成而可象也。誠定者,實有此理而定于心也?!?基本解釋 1.仿照;象征。2.謂有定體可以仿照。 網(wǎng)絡解釋 體象 tǐxiàngㄊㄧˇㄒㄧㄤˋ 體象 (1).仿照;象征。漢班固《西都賦》:“其宮室也,體象乎天地,經(jīng)緯乎陰陽?!?(2).謂有定體可以仿照。宋張載《 |
犧象 | 犧象 古代飾有鳥形、鳥羽或象骨的酒器。一說為犧尊和象尊的合稱?!抖Y記·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禮祀 周公 於大廟,牲用白牡,尊用犧象。 基本解釋 古代飾有鳥形﹑鳥羽或象骨的酒器。一說為犧尊和象尊的合稱。 網(wǎng)絡解釋 犧象 古代飾有鳥形、鳥羽或象骨的酒器。一說為犧尊和象尊的合稱?!抖Y記·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大廟,牲用白牡,尊用犧象。 |
象筆 | |
干象 | 天象。舊以為天象變化與人事有關。 基本解釋 天象。舊以為天象變化與人事有關。 |
赤象 | 赤象 赤象 大象。 鼻赤象,圈巨狿。 《文選·張衡西京賦》李周翰 注:“赤象,大象也?!毙肺玻嘞鬄榱?。 南朝 梁 江淹《山中楚辭》之五。 基本解釋 大象。 網(wǎng)絡解釋 赤象 赤象 大象。 鼻赤象,圈巨狿。 《文選·張衡西京賦》李周翰注:“赤象,大象也?!毙肺?,赤象為梁。 南朝梁江淹《山中楚辭》之五。 |
表象 | 詞語解釋 表象 [ biǎo xiàng ] ⒈ 通過感知而形成的感性形象。 英 idea; 引證解釋 ⒈ 顯示出來的征兆。 引 《史記·龜策列傳》:“卜筮至預見表象,先圖其利?!?《后漢書·天文志上》:“言其時星辰之變,表象之應,以顯天戒,明王事焉?!?⒉ 標志;象征。 引 章炳麟 《訄書·訂文·附正名雜義》:“若動靜形容之字,諸有形者,已不能物為其號,而多以一言概括。諸無形者,則益不得不叚借以為表象,是亦埶也?!?劉師培 《古書疑義舉例補·虛數(shù)不 |
鞮譯象寄 | 鞮譯象寄 鞮譯象寄 : 1.《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后因以鞮譯象寄借指四方少數(shù)民族。 基本解釋 《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后因以"鞮譯象寄"借指四方少數(shù)民族。 網(wǎng)絡解釋 鞮譯象寄 鞮譯象寄: 1.《禮記.王制》: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