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昆和麥 | 昆和麥 傳說 背明國(guó) 所產(chǎn)的一種麥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下》:“﹝ 宣帝 地節(jié) 元年﹞ 樂浪 之東,有 背明 之國(guó),來貢方物……有延精麥,延壽益氣;有昆和麥,調(diào)暢六府?!?基本解釋 傳說背明國(guó)所產(chǎn)的一種麥。 網(wǎng)絡(luò)解釋 昆和麥 傳說背明國(guó)所產(chǎn)的一種麥 晉王嘉《拾遺記·前漢下》:“﹝宣帝地節(jié)元年﹞樂浪之東,有背明之國(guó),來貢方物……有延精麥,延壽益氣;有昆和麥,調(diào)暢六府?!? |
糯麥 | |
麥斛 | 麥斛 麥斛,中藥名。為蘭科植物麥斛BulbophylluminconspicuumMaxim.的全草。分布于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具有清熱滋陰、潤(rùn)肺止咳之功效。常用于肺熱咳嗽,肺癆咯血,咽喉疼痛,熱病煩渴,風(fēng)濕痹痛,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 基本解釋 藥草名。石斛的一種。唐高宗欲立武則天為后,大臣切諫,而許敬宗私揣帝意,妄言:“田舍子賸獲十斛麥,尚欲更故婦。天子富有四海,立一后,謂之不可,何哉?”見《新唐書?奸 |
麥茬 | |
荍麥 | 蕎麥。 基本解釋 蕎麥。 |
麥門冬 | 麥門冬 麥門冬:植物 麥門冬:中藥 基本解釋 亦作“麥虋冬”。 網(wǎng)絡(luò)解釋 麥門冬 麥門冬:植物 麥門冬:中藥 |
枯麥 | 枯麥 枯麥?zhǔn)菨h語詞匯,拼音為kū mài,出自《送李校書二十六韻》。 基本解釋 指田中成熟之麥。因麥?zhǔn)於捈纯?,故稱。 網(wǎng)絡(luò)解釋 枯麥 枯麥?zhǔn)菨h語詞匯,拼音為kūmài,出自《送李校書二十六韻》。 |
麥茬 | 麥茬 麥茬,是漢語詞匯,解釋為遺留在地里的根和莖部。 基本解釋 麥茬 mich [wheatstubble]麥子收割后,殘留在田地里的根和莖的基部 麥茬地 辭典解釋 麥茬màicháㄇㄞˋㄔㄚˊ 麥子收割后,遺留在地里的根和莖的基部。 如:「麥子收割后,田里只見光禿禿的麥茬?!?網(wǎng)絡(luò)解釋 麥茬 麥茬,是漢語詞匯,解釋為遺留在地里的根和莖部。 |
麥饘 | 麥粥。 基本解釋 麥粥。 |
麥序 | 麥序 麥序,指農(nóng)歷四五月麥子成熟期間。 隋煬帝 《與釋智顗書》之三三:“麥序氣清,道體和適。” 基本解釋 指農(nóng)歷四五月麥子成熟期間。 網(wǎng)絡(luò)解釋 麥序 麥序,指農(nóng)歷四五月麥子成熟期間。隋煬帝《與釋智顗書》之三三:“麥序氣清,道體和適?!? |
春麥 | 春麥 春麥,讀音chūn mài ,是漢語詞匯,意思指的是春季播種的麥子。 基本解釋 春季播種的麥子。 辭典解釋 春麥chūnmàiㄔㄨㄣㄇㄞˋ 于春季播種,秋季收成的小麥。 也稱為「春小麥」。 網(wǎng)絡(luò)解釋 春麥 春麥,讀音chūnmài,是漢語詞匯,意思指的是春季播種的麥子。 |
麥李 | 麥李 麥李(學(xué)名:Cerasus glandulosa (Thunb.) Lois.):薔薇科櫻屬,落葉灌木,高達(dá)2米。葉卵狀長(zhǎng)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zhǎng)5-8厘米,先端急尖而常圓鈍,基部廣楔形,緣有細(xì)鈍齒,兩面無毛或背面中肋疏生柔毛;葉柄長(zhǎng)4-6毫米?;ǚ奂t或近白色,徑約2厘米,花梗長(zhǎng)約1厘米。果近球形,徑1-1.5厘米,紅色。 麥李有一定耐寒性適應(yīng)性強(qiáng),喜光。較耐寒,適應(yīng)性強(qiáng) 。甚為美觀,各地庭園常見栽培觀賞宜于草坪、路邊、假山旁及林緣叢栽,也可作基礎(chǔ)栽植、盆栽 |
禾麥 | 禾麥 禾麥?zhǔn)且粋€(gè)漢語詞匯, 拼音:hé mài 解釋為谷、麥作物。 基本解釋 1.指谷﹑麥作物。 網(wǎng)絡(luò)解釋 禾麥 禾麥?zhǔn)且粋€(gè)漢語詞匯, 拼音:hémài 解釋為谷、麥作物。 |
陸麥 | 詞語解釋 陸麥 [ lù mài ] ⒈ 早種的麥。 引證解釋 ⒈ 早種的麥。 引 《中國(guó)諺語資料·農(nóng)諺》:“彭祖 活了八百,愛的是稀谷稠麻陸麥?!?原注:“早種的麥。” |
麥飯石 | |
蠶麥 | 蠶麥 蠶麥?zhǔn)菨h語詞匯,拼音為cán mài,意思是指蠶與麥的收成。 基本解釋 1.指蠶與麥的收成。 網(wǎng)絡(luò)解釋 蠶麥 蠶麥?zhǔn)菨h語詞匯,拼音為cánmài,意思是指蠶與麥的收成。 |
喀麥隆 | 詞語解釋 ⒈ 中非國(guó)家。臨幾內(nèi)亞灣。面積47.50萬平方千米。人口1300萬(1994年)。首都雅溫得。地形以高原為主。地處熱帶,沿海和南部終年多雨,中部干濕季分明,北部為半干旱區(qū)。盛產(chǎn)可可(產(chǎn)量居世界前列)、咖啡和木材。煉鋁和鋁加工業(yè)較重要。 |
麥雨 | 詞語解釋 麥雨 [ mài yǔ ] ⒈ 麥?zhǔn)鞎r(shí)節(jié)所降的雨。 引證解釋 ⒈ 麥?zhǔn)鞎r(shí)節(jié)所降的雨。 引 南朝 梁簡(jiǎn)文帝 《餞臨海太守劉孝儀蜀郡太守劉孝勝》詩(shī):“涼風(fēng)繞輕幕,麥雨交新溜?!?唐 李賀 《南園》詩(shī)之十三:“柳花驚雪浦,麥雨漲溪田?!?清 唐孫華 《暮春雜詩(shī)》之三:“麥雨乾千頃,蘋風(fēng)散一涼。” |
裸大麥 | 詞語解釋 ⒈ 又稱“裸麥”、“米麥”。大麥的變種。單子葉植物,禾本科。一二年生草本。成熟后稃殼容易脫落。種子可供食用或釀酒,也可作飼料。中國(guó)西藏、青海等地常稱為“青稞”。 |
打麥 | 詞語解釋 打麥 [ dǎ mài ] ⒈ 用工具使麥子去皮或脫粒。 ⒉ 兒童的一種游戲。有節(jié)奏地以掌相拍打,聲音像打麥,故稱。 引證解釋 ⒈ 用工具使麥子去皮或脫粒。 引 宋 陸游 《禽言》詩(shī):“老翁老尚健,打麥持作飯?!?例 如:打麥場(chǎng)。 ⒉ 兒童的一種游戲。有節(jié)奏地以掌相拍打,聲音像打麥,故稱。參閱《舊唐書·武元衡傳》。 引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博弈嬉戲·打麥》:“《唐書》:武元衡 之將遇害也,京師童謡曰:‘打麥三三三?!袼變簯蛴写螓?/td> |
稻麥 | 詞語解釋 稻麥 [ dào mài ] ⒈ 稻和麥。亦泛指谷類作物。 引證解釋 ⒈ 稻和麥。亦泛指谷類作物。 引 《周禮·夏官·職方氏》:“正東曰 青州,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雞狗,其穀宜稻麥?!?《史記·大宛列傳》:“大宛 在 匈奴 西南,在 漢 正西,去 漢 可萬里。其俗土著耕田,田有稻麥,有蒲陶酒?!?漢 焦贛 《易林·鼎之頤》:“東行稻麥,遂至家國(guó),樂土無災(zāi),君父何憂?!? |
金麥 | 詞語解釋 金麥 [ jīn mài ] ⒈ 見“金麥穗”。 ⒉ 麥形的金粒。 引證解釋 ⒈ 見“金麥穗”。 ⒉ 麥形的金粒。 引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咸通 九年, 同昌公主 出降……又賜金麥銀米數(shù)斛,此皆 太宗 廟 條支國(guó) 所獻(xiàn)也?!? |
稍麥 | |
麥籽 | 麥籽 麥籽是漢語詞匯,拼音mài zǐ,指麥粒。 基本解釋 麥粒。 網(wǎng)絡(luò)解釋 麥籽 麥籽是漢語詞匯,拼音màizǐ,指麥粒。 |
麥虋冬 | 見“麥門冬 ”。 基本解釋 見“麥門冬”。 |
禾麥 | 詞語解釋 禾麥 [ hé mài ] ⒈ 指谷、麥作物。 引證解釋 ⒈ 指谷、麥作物。 引 《漢書·元帝紀(jì)》:“秋七月,詔曰:‘歲比災(zāi)害……今秋禾麥頗傷。’” 唐 白居易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詩(shī):“龍宮變閭里,水府生禾麥。” |
麥風(fēng) | |
瑞麥 | 瑞麥 瑞麥,漢語詞匯。 拼音:ruì mài 釋義:一株多穗或異株同穗之麥。古代以為吉祥之兆。 基本解釋 1.一株多穗或異株同穗之麥。古代以為吉祥之兆。 辭典解釋 瑞麥ruìmàiㄖㄨㄟˋㄇㄞˋ 多穗的麥。 唐.陸龜蒙〈風(fēng)人〉詩(shī)四首之一:「一心如瑞麥,長(zhǎng)作兩岐分?!?網(wǎng)絡(luò)解釋 瑞麥 瑞麥,漢語詞匯。 拼音:ruìmài 釋義:一株多穗或異株同穗之麥。古代以為吉祥之兆。 |
東驢西磨,麥城自破 | 詞語解釋 東驢西磨,麥城自破 [ dōng lǘ xī mó,mài chéng zì pò ] ⒈ 相傳春秋吳伍子胥造驢磨二城,自東、西兩方夾攻楚國(guó)的麥城,克之。驢磨二城舊址在今湖北省當(dāng)陽縣東南。 引證解釋 ⒈ 相傳 春秋 吳 伍子胥 造 驢 磨 二城,自東、西兩方夾攻 楚國(guó) 的 麥城,克之。 驢 磨 二城舊址在今 湖北省 當(dāng)陽縣 東南。按,舊時(shí)多用驢拉磨磨麥,故有此諺。 引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沮水》:“傳云:‘ 子胥 造 驢 磨 二城,以攻 麥 邑?!粗V所云‘東 驢 西 |
麥季 | 麥季 麥季,讀音mài jì,漢語詞語,指麥子成熟忙于收割的季節(jié)。 基本解釋 麥季 mij [timeforgettinginwheat]麥子成熟忙于收割的季節(jié),在各地并不一致 網(wǎng)絡(luò)解釋 麥季 麥季,讀音màijì,漢語詞語,指麥子成熟忙于收割的季節(jié)。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qǐng)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hào)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yíng)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