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賭郡 | 詞語解釋 賭郡 [ dǔ jùn ] ⒈ 謂以郡官為賭注。 引證解釋 ⒈ 謂以郡官為賭注。 引 《宋書·羊玄保傳》:“﹝ 羊玄保 ﹞善弈棊,棊品第三, 太祖 與賭郡戲,勝,以補 宣城 太守?!? |
本郡 | 本郡 běn jùn本郡(1).原籍所在之郡。《后漢書·章帝紀》:“夏四月戊子,詔還坐 楚 、 淮陽 事徙者四百馀家,令歸本郡。”《睢縣文史資料·袁家山》:“這首七絕《金縷曲》,系清乾隆帝時本郡學(xué)者王祖恢為袁家山(袁可立別業(yè))所作?!?2).指原籍所在之郡的郡守?!赌鲜贰O瑒傳》:“昔 朱買臣 愿為本郡,卿豈有意乎?” 基本解釋 1.原籍所在之郡。2.指原籍所在之郡的郡守。 網(wǎng)絡(luò)解釋 本郡 běnjùnㄅㄣˇㄐㄩㄣˋ本郡(1).原籍所在之郡?!逗鬂h書·章 |
貳郡 | 詞語解釋 貳郡 [ èr jùn ] ⒈ 古代州郡長官的副職。 引證解釋 ⒈ 古代州郡長官的副職。 引 宋 蘇舜欽 《哀穆先生文》:“調(diào) 泰州 司理參軍,牧守稱其才,貳郡者惡之?!?元 朱德潤 《府判銘為馮進道作》:“府判貳郡,古曰郡丞,方題別駕,車列屏星。” |
郡縣制 | 郡縣制 郡縣制,中國古代繼宗法血緣分封制度之后出現(xiàn)的以郡統(tǒng)縣的兩級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央垂直管理下官員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標(biāo)志著官僚政治取代血緣政治,是公天下的開始。 縣制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楚國,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國,秦穆公嬴任好;經(jīng)過歷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終成型于秦漢時期。 郡縣制是古代中央集權(quán)制在地方政權(quán)上的體現(xiàn),它發(fā)起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再經(jīng)過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為了秦漢以后的地方政治體制。 |
三鹿郡公 | 三鹿郡公 三“鹿”合為一“麤”字,用為對粗疏之人的譏稱。 唐 馮贄 《云仙雜志·三鹿郡公》引《幽燕記》:“ 袁利見 為性頑獷, 方棠 謂 袁生 已封三鹿郡公,蓋譏其太粗疎也?!?基本解釋 三"鹿"合為一"麤"字,用為對粗疏之人的譏稱。 網(wǎng)絡(luò)解釋 三鹿郡公 三“鹿”合為一“麤”字,用為對粗疏之人的譏稱。 唐馮贄《云仙雜志·三鹿郡公》引《幽燕記》:“袁利見為性頑獷,方棠謂袁生已封三鹿郡公,蓋譏其太粗疎也?!? |
郡寮 | 詞語解釋 郡寮 [ jùn liáo ] ⒈ 郡吏。寮,通“僚”。 引證解釋 ⒈ 郡吏。寮,通“僚”。 引 唐 元稹 《裴溫兼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充清海軍節(jié)度參謀制》:“茲惟郡寮 溫 等,受知於人,為報不易,勤盡檢白,可以無瑕?!? |
郡學(xué) | 郡學(xué) jùn xué 郡學(xué)(郡學(xué)) 郡國的最高學(xué)府?!睹魇贰ぬ婕o二》:“是月,﹝ 太祖 ﹞命 寧越 知府 王宗顯 立郡學(xué)?!?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緒言:“ 漢 時立太學(xué)和郡學(xué),講授五經(jīng),太學(xué)與郡學(xué)成為全國的大小文化中心?!眳㈤啞稘h書·循吏傳·文翁》。 基本解釋 1.郡國的最高學(xué)府。 網(wǎng)絡(luò)解釋 郡學(xué) jùnxuéㄐㄩㄣˋㄒㄩㄝˊ 郡學(xué)(郡學(xué)) 郡國的最高學(xué)府?!睹魇贰ぬ婕o二》:“是月,﹝太祖﹞命寧越知府王宗顯立郡學(xué)?!狈段臑懖堂辣?/td> |
郡庠 | 郡庠 郡庠,讀音jùn xiáng,漢語詞語,意思是科舉時代稱府學(xué)為郡庠。 基本解釋 科舉時代稱府學(xué)為郡庠。 辭典解釋 郡庠jùnxiángㄐㄩㄣˋㄒㄧㄤˊ 科舉時代稱府學(xué)為「郡庠」。 元.王惲〈謁武惠魯公林墓〉詩:「清秩銓華省,群英萃郡庠?!?網(wǎng)絡(luò)解釋 郡庠 郡庠,讀音jùnxiáng,漢語詞語,意思是科舉時代稱府學(xué)為郡庠。 |
郡襲 | 郡襲 郡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jùn xí,指謂承襲郡王之位。 基本解釋 1.謂承襲郡王之位。 網(wǎng)絡(luò)解釋 郡襲 郡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jùnxí,指謂承襲郡王之位。 |
惡郡 | 惡郡 惡郡,讀音為è jùn,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貧瘠荒遠的州郡。 基本解釋 貧瘠荒遠的州郡。 網(wǎng)絡(luò)解釋 惡郡 惡郡,讀音為èjùn,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貧瘠荒遠的州郡。 |
州郡 | 州郡 州和郡,均為古代行政區(qū)。州基本沿襲九州之分,郡始于秦,完善于漢,數(shù)量變化較大。 基本解釋 州郡 zhōujn [stateandprefecture]州和郡,均為古代行政區(qū) 累官故不失州郡。《資治通鑒》 辭典解釋 州郡zhōujùnㄓㄡㄐㄩㄣˋ 舊時地方行政區(qū)域州和郡的合稱。 《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州郡各整戎馬,羅落境界,舉師揚威,并匡社稷?!?網(wǎng)絡(luò)解釋 州郡 州和郡,均為古代行政區(qū)。州基本沿襲九州之分,郡始于秦,完善于漢,數(shù)量變化較大。 |
股肱郡 | 股肱郡 指起拱衛(wèi)京師作用的要地。【附】股肱 :gǔ gōng,〈書〉比喻左右輔助得力的人。 基本解釋 指起拱衛(wèi)京師作用的要地。 網(wǎng)絡(luò)解釋 股肱郡 指起拱衛(wèi)京師作用的要地?!靖健抗呻牛篻ǔgōng,〈書〉比喻左右輔助得力的人。 |
郡馬 | 郡馬 郡馬是民間流傳的稱呼,并非正式的稱謂。是由公主之駙馬演變而來,一般親王的女兒封為郡主,其夫婿稱之為郡馬。 基本解釋 封建時代對郡主丈夫的稱謂。 辭典解釋 郡馬jùnmǎㄐㄩㄣˋㄇㄚˇ 古代封親王女為郡主,故郡主的丈夫稱為「郡馬」。 網(wǎng)絡(luò)解釋 郡馬 郡馬是民間流傳的稱呼,并非正式的稱謂。是由公主之駙馬演變而來,一般親王的女兒封為郡主,其夫婿稱之為郡馬。 |
關(guān)郡 | 關(guān)郡 guān jùn 關(guān)郡 邊關(guān)的郡城。 唐 韋應(yīng)物 《送澠池崔主簿》詩:“暮雨投關(guān)郡,春風(fēng)別帝城。” 基本解釋 邊關(guān)的郡城。 網(wǎng)絡(luò)解釋 關(guān)郡 guānjùnㄍㄨㄢㄐㄩㄣˋ關(guān)郡 邊關(guān)的郡城。唐韋應(yīng)物《送澠池崔主簿》詩:“暮雨投關(guān)郡,春風(fēng)別帝城?!? |
郡廨 | 詞語解釋 郡廨 [ jùn xiè ] ⒈ 郡府。 引證解釋 ⒈ 郡府。 引 《宋書·周朗傳》:“火逸燒郡廨, 朗 悉以秩米起屋,償所燒之限。” 唐 司空圖 《月下留丹灶》詩序:“詩題五字,乃真仙之詞也……熟視木文,則字皆隱起成列矣。某年中,廉帥上聞,且命鑱其逸跡,藏於郡廨?!? |
郡將 | 詞語解釋 郡將 [ jùn jiāng ] ⒈ 郡守??な丶骖I(lǐng)武事,故稱。 引證解釋 ⒈ 郡守??な丶骖I(lǐng)武事,故稱。 引 《后漢書·皇甫規(guī)傳》:“臣窮居孤危之中,坐觀郡將,已數(shù)十年矣?!?李賢 注:“郡將,郡守也?!?《漢書·酷吏傳·嚴延年》“繡 見 延年 新將” 唐 顏師古 注:“新為郡將也,謂郡守為郡將者,以其兼領(lǐng)武事也。” 《三國志·魏志·杜畿傳》“於是追拜 畿 為 河?xùn)| 太守”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時(張時)畿(杜畿 )相見,於 |
郡號 | 郡號 郡號,是漢語詞匯,拼音是jùn hào,解釋為冠以郡名的縣君封號。 基本解釋 1.冠以郡名的縣君封號。 網(wǎng)絡(luò)解釋 郡號 郡號,是漢語詞匯,拼音是jùnhào,解釋為冠以郡名的縣君封號。 |
郡學(xué) | 詞語解釋 郡學(xué) [ jùn xué ] ⒈ 郡國的最高學(xué)府。 引證解釋 ⒈ 郡國的最高學(xué)府。參閱《漢書·循吏傳·文翁》。 引 《明史·太祖紀二》:“是月,﹝ 太祖 ﹞命 寧越 知府 王宗顯 立郡學(xué)。”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緒言:“漢 時立太學(xué)和郡學(xué),講授五經(jīng),太學(xué)與郡學(xué)成為全國的大小文化中心?!? |
雄郡 | |
郡界 | 郡界 郡界是漢語詞語,拼音是jùn jiè,指郡治范圍之內(nèi)。 基本解釋 1.亦作"郡堺"。2.謂郡治范圍之內(nèi)。 網(wǎng)絡(luò)解釋 郡界 郡界是漢語詞語,拼音是jùnjiè,指郡治范圍之內(nèi)。 |
郡學(xué) | 郡學(xué) jùn xué 郡學(xué)(郡學(xué)) 郡國的最高學(xué)府?!睹魇贰ぬ婕o二》:“是月,﹝ 太祖 ﹞命 寧越 知府 王宗顯 立郡學(xué)。”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緒言:“ 漢 時立太學(xué)和郡學(xué),講授五經(jīng),太學(xué)與郡學(xué)成為全國的大小文化中心?!眳㈤啞稘h書·循吏傳·文翁》。 基本解釋 1.郡國的最高學(xué)府。 網(wǎng)絡(luò)解釋 郡學(xué) jùnxuéㄐㄩㄣˋㄒㄩㄝˊ 郡學(xué)(郡學(xué)) 郡國的最高學(xué)府?!睹魇贰ぬ婕o二》:“是月,﹝太祖﹞命寧越知府王宗顯立郡學(xué)?!狈段臑懖堂辣?/td> |
賭郡 | 謂以郡官為賭注。 基本解釋 謂以郡官為賭注。 |
東郡 | 東郡 東郡,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名。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置,治濮陽,地約今河南省東北部、山東省西部。漢因之?!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五年,將軍驁(蒙驁)攻魏,定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東郡?!?晉初,東郡省,其地分屬濮陽國、濟北國、東平國、平原國、陽平郡。北魏復(fù)置東郡,北齊、北周因之。隋初東郡廢,隋大業(yè)復(fù)置。唐初東郡改為滑州。 據(jù)《史記·魏世家》,秦拔魏二十郡,以為秦東郡;秦在 |
東郡 | 詞語解釋 東郡 [ dōng jùn ] ⒈ 郡名。秦置,漢因之。約當(dāng)今河南省東北部和山東省西部部分地區(qū)。東漢以后,廢置無常。 ⒉ 泛指京師以東諸郡。 ⒊ 特指夷陵郡。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東郡時題壁,南湖日扣舷。”朱鶴齡注:“夷陵郡,在夔州之東,故曰東郡?!币徽f,指江陵縣。錢謙益注:“江陵,漢舊縣,屬南郡。史記:江陵,故郡都,西通巴巫,在巴巫之東,故曰東郡。” 引證解釋 ⒈ 郡名。 秦 置, 漢 因之。約當(dāng) |
郡廳 | 詞語解釋 郡廳 [ jùn tīng ] ⒈ 郡府的廳堂。 引證解釋 ⒈ 郡府的廳堂。 引 宋 趙抃 《玉泉亭》詩:“潺潺朝暮入神清,落澗通池遶郡廳?!? |
郡姓 | 詞語解釋 郡姓 [ jùn xìng ] ⒈ 一郡的大姓望族。 引證解釋 ⒈ 一郡的大姓望族。 引 《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三年》:“眾議 薛氏 為 河?xùn)| 茂族。帝曰:‘ 薛氏,蜀 也,豈可入郡姓!’” 胡三省 注:“郡姓者,郡之大姓、著姓也。今百氏郡望,蓋始於此?!? |
都郡 | 都郡 1972年生于陶都宜興,1989年陶瓷紫砂專業(yè),畢業(yè)后開始茗壺的制作和創(chuàng)新,作品線條流暢,氣韻強烈而制作精良,集藝術(shù)與實用于一體,多次參加國內(nèi)外大賽,并多次獲獎,作品入編《宜陶人》、《收藏家》、《壺魂》、《中國當(dāng)代紫砂名人》、《壺論》、《宜興紫砂》、《收藏指南》、《茶園盛世》等大型專業(yè)書籍。 基本解釋 1.郡城。 網(wǎng)絡(luò)解釋 都郡 1972年生于陶都宜興,1989年陶瓷紫砂專業(yè),畢業(yè)后開始茗壺的制作和創(chuàng)新,作品線條流暢,氣韻強 |
郡合 | 郡合 亦作“ 郡閣 ”。 唐 白居易 《郡亭》詩:“山林太寂寞,朝闕空喧煩;唯茲郡閤內(nèi),囂靜得中間?!?清 方文 《休夏》詩:“今歲遠游依郡閣,且如結(jié)制閉僧扉?!?清 邵長蘅 《和楊陶云感懷時左遷新建少府》:“潮吞 章 貢 江聲急,翠削 匡廬 郡閤多?!?基本解釋 1.亦作"郡閣"。2.借指郡守的府院。 網(wǎng)絡(luò)解釋 郡合 亦作“郡閣”。唐白居易《郡亭》詩:“山林太寂寞,朝闕空喧煩;唯茲郡閤內(nèi),囂靜得中間。”清方文《休夏》詩:“今歲遠游依郡 |
郡治 | 詞語解釋 郡治 [ jùn zhì ] ⒈ 郡守府署所在的首縣。 ⒉ 郡守的治所。 引證解釋 ⒈ 郡守府署所在的首縣。 引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南中志》:“滇池縣,郡治,故 滇國 也?!?⒉ 郡守的治所。 引 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五:“上元 吳縣 放燈,﹝知縣 王子溶 ﹞召太守為客,郡治乃寂無一人?!? |
跨州連郡 | 詞語解釋 ⒈ 跨越州郡。形容涉足的路遠、地方大。同“跨州越郡”。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