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藩庫 | 藩庫 藩庫,拼音是fānkù,漢語詞語,是清代布政司所屬的糧錢儲庫。 基本解釋 藩庫 fānk [governmentrepository]清代布政司所屬的糧錢儲庫 在藩庫畀銀百萬兩,委廣州府余送交義律?!度锟褂ⅰ?辭典解釋 藩庫fánkùㄈㄢˊㄎㄨˋ 清代布政司所管轄的倉庫,用以儲藏錢谷。 《儒林外史.第三回》:「金有余將著銀子,上了藩庫,討出庫收來。」 英語governmentrepository,stateprovincialwarehouse(esp.duringQingdynasty)? 網(wǎng)絡解釋 藩庫 藩庫,拼音是fānkù,漢語詞語,是清代 |
藩庫 | 詞語解釋 藩庫 [ fān kù ] ⒈ 清代布政司所屬的糧錢儲庫。 例 在藩庫畀銀百萬兩,委廣州府余送交義律。——《三元里抗英》 英 government repository; 引證解釋 ⒈ 即省庫。 清 代布政司所屬儲錢谷的倉庫。 引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一·古銅器》:“臨淄 人得銅器數(shù)百枚……白諸官,悉取入藩庫?!?《紅樓夢》第九九回:“藩庫俸銀尚早,該打發(fā)京里取去。” 康有為 《上清帝第二書》:“令天下銀號報明資本,皆存現(xiàn)銀于戶部及各省藩庫?!?國語辭 |
大藩 | 大藩 大藩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à fān,意思是古代指比較重要的州郡一級的行政區(qū)。 基本解釋 古代指比較重要的州郡一級的行政區(qū)。 網(wǎng)絡解釋 大藩 大藩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àfān,意思是古代指比較重要的州郡一級的行政區(qū)。 |
戚藩 | |
藩閫 | 詞語解釋 藩閫 [ fān kǔn ] ⒈ 猶藩垣。指藩鎮(zhèn)等藩衛(wèi)國土的封疆大吏。 ⒉ 明清時布政司之別稱。 引證解釋 ⒈ 猶藩垣。指藩鎮(zhèn)等藩衛(wèi)國土的封疆大吏。參見“藩垣”。 引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敘畫之興廢》:“并列藩閫,齊居臺衡?!?《舊唐書·崔昭緯傳》:“內(nèi)結(jié)中人,外連藩閫,屬朝廷微弱,每託援以凌人主。”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今之藩鎮(zhèn),即古之諸侯;在其地,則于衙門;及罷,守藩閫,雖爵位崇高,亦不許列于私第。” ⒉ |
開藩 | 開藩 開藩,kāi fān,封建時代王侯在封地上建國,出自續(xù)資治通鑒。 基本解釋 1.封建時代王侯在封地上建國。2.清代指到外省任高級官職。 網(wǎng)絡解釋 開藩 開藩,kāifān,封建時代王侯在封地上建國,出自續(xù)資治通鑒。 |
藩府 | 藩王的府第。 基本解釋 藩王的府第。 辭典解釋 藩府fánfǔㄈㄢˊㄈㄨˇ 地方首府。 《幼學瓊林.卷三.宮室類》:「布政司稱為藩府,按察司系是臬司?!? |
戚藩 | 戚藩 戚藩 基本解釋 亦作“戚蕃”。 網(wǎng)絡解釋 戚藩 戚藩 |
分藩 | 分藩 fēn fān 1.古代帝王分封自己的子弟,作為王朝的屏藩。后亦稱官吏出守地方為分藩。 基本解釋 古代帝王分封自己的子弟,作為王朝的屏藩。后亦稱官吏出守地方為分藩。 辭典解釋 分藩fēnfánㄈㄣㄈㄢˊ 分封土地作為王室的屏藩。 元.黃鎮(zhèn)成〈投贈鄭守光遠三十韻〉:「累洽開皇極,分藩重守臣。列茅周土舊,分竹漢符新。」 網(wǎng)絡解釋 分藩 fēnfān 1.古代帝王分封自己的子弟,作為王朝的屏藩。后亦稱官吏出守地方為分藩。 |
惟藩 | 惟藩 wéi fān 1.《詩.大雅.板》: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維,一本作惟。王莽時仿古代六服,以惟城﹑惟寧﹑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稱九州內(nèi)外區(qū)域。 基本解釋 1.《詩.大雅.板》:"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維,一本作"惟"。王莽時仿古代六服,以"惟城"﹑"惟寧"﹑"惟翰"﹑"惟屏"﹑"惟垣"﹑"惟藩"稱九州內(nèi)外區(qū)域。 網(wǎng)絡解釋 惟藩 wéifān 1.《詩.大雅.板》:價人維藩 |
藩捍 | 藩捍 藩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fān hàn,是指守御,保衛(wèi);衛(wèi)國之臣。 基本解釋 1.亦作"藩捍"。2.守御,保衛(wèi)。3.指衛(wèi)國之臣。 網(wǎng)絡解釋 藩捍 藩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fānhàn,是指守御,保衛(wèi);衛(wèi)國之臣。 |
還藩 | 還藩 hái fān 還藩(還藩) 亦作“ 還蕃 ”?;氐椒獾??!稌x書·李含傳》:“ 成都王 至親,有大功,還藩,甚得眾心。” 南朝 梁 沉約 《謝賜軫調(diào)絹等啟》:“昔 劉氏 歸國,未聞 漢 儲之禮; 曹植 還蕃,非降 魏 兩之賜?!薄段簳じ呔潲悅鳌罚骸敖癫灰砸贿^掩卿舊款,即送還藩。” 唐 張九齡 《敕護密國王書》:“卿比者雖受冊立,緣此未得還蕃 基本解釋 1.亦作"還蕃"。2.回到封地。 網(wǎng)絡解釋 還藩 háifānㄏㄞˊㄈㄢ還藩(還藩) 亦作“還蕃”。回 |
守藩 | 守藩 亦指受封為王侯。《漢書·淮陽憲王劉欽傳》:“奉藩無狀,遇惡暴列,陛下不忍致法,加大恩,遣使者申諭道術守藩之義?!薄逗鬂h書·濟北惠王次傳》:“ 濟北王 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沒哀慟,焦毀過禮,草廬土席,衰杖在身,頭不枇沐,體生瘡腫?!薄稌x書·姚興載記下》:“陛下若以臣為社稷之憂,除臣而國寧,亦家之福也。若垂天性之恩,不忍加臣刑戮者,乞聽臣守藩。” 基本解釋 指王侯駐守其封地。亦指受封為王侯。 網(wǎng)絡解釋 |
藩臺 | 詞語解釋 藩臺 [ fān tái ] ⒈ 明清時布政使的俗稱。 引證解釋 ⒈ 明 清 時布政使的俗稱。 引 清 蔣士銓 《第三碑·上?!罚骸靶路_ 季公 傳見,則索趨赴左右?!?《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三回:“只要在藩臺衙門里一問就知道的?!?國語辭典 藩臺 [ fán tái ] ⒈ 職官名。明代掌理一省民政和財政的官員。參見「布政司」條。 引 《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先生若愛看詩句,前時在此,有時同撫臺、藩臺及諸位當事在湖上唱和的一卷詩,取來請教。 |
藩臺 | 明清時布政使的俗稱。 基本解釋 明清時布政使的俗稱。 辭典解釋 藩臺fántáiㄈㄢˊㄊㄞˊ 職官名。明代掌理一省民政和財政的官員。參見「布政司」條。 《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先生若愛看詩句,前時在此,有時同撫臺、藩臺及諸位當事在湖上唱和的一卷詩,取來請教?!? |
羊觸藩籬 | 【解釋】羊角勾掛在籬笆上。形容既不能進,也不能退。【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一回:“前無所往,退無所歸,羊觸藩籬,進退兩難?!?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羊觸藩籬yángchùfánlíㄧㄤˊㄔㄨˋㄈㄢˊㄌㄧˊ 比喻進退兩難。參見「羝羊觸藩」條。 明.徐霖《繡襦記.第一六出》:「故園羞回轉(zhuǎn),生死聽天,羊觸藩籬,進退兩難。」 英語lit.billygoat'shornscaughtinthefence(idiomfromBookofChanges易經(jīng)|易經(jīng))?;impossibletoadvanceortoretreat,withoutanywayoutofadilemma,t |
藩蔽 | 詞語解釋 藩蔽 [ fān bì ] ⒈ 古代用施漆的葦席制成的車蔽。 ⒉ 屏障。 引證解釋 ⒈ 古代用施漆的葦席制成的車蔽。 引 《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鄭玄 注:“藩,漆席以為之?!?⒉ 屏障。 引 《后漢書·來歙傳》:“公孫述 以 隴西、天水 為藩蔽,故得延命假息?!?《宋史·地理志四》:“和州,上, 歷陽郡,防御。南渡后,為 姑熟、金陵 藩蔽也?!?《明史·宦官傳二·楊榮》:“太祖 令 木 氏世守茲土,限 石門 以絶西域,守鐵橋以斷 |
藩庫 | 藩庫 藩庫,拼音是fānkù,漢語詞語,是清代布政司所屬的糧錢儲庫。 基本解釋 藩庫 fānk [governmentrepository]清代布政司所屬的糧錢儲庫 在藩庫畀銀百萬兩,委廣州府余送交義律?!度锟褂ⅰ?辭典解釋 藩庫fánkùㄈㄢˊㄎㄨˋ 清代布政司所管轄的倉庫,用以儲藏錢谷。 《儒林外史.第三回》:「金有余將著銀子,上了藩庫,討出庫收來?!?網(wǎng)絡解釋 藩庫 藩庫,拼音是fānkù,漢語詞語,是清代布政司所屬的糧錢儲庫。 |
四藩 | 見"四番"。 基本解釋 見"四番"。 辭典解釋 四藩sìfánㄙˋㄈㄢˊ 四方的藩屬。 《隋書.卷一一.禮儀志六》:「東西南北四藩諸國王章,上藩用中金,中藩用銀?!?唐.杜甫〈客居〉詩:「儒生老無成,臣子憂四藩。」 清初封有功的明將吳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四人為王,稱為「清初四藩」 。 |
遐藩 | 遐藩 遠方的藩國。 遐藩 《晉書·禿發(fā)傉檀載記》:“車騎僻在遐藩,密邇勍寇?!?唐 劉禹錫 《謝春衣表》:“寵光不隔於遐藩,慶賜猥沾於裨將?!?基本解釋 遠方的藩國。 網(wǎng)絡解釋 遐藩 遠方的藩國。 遐藩 《晉書·禿發(fā)傉檀載記》:“車騎僻在遐藩,密邇勍寇。”唐劉禹錫《謝春衣表》:“寵光不隔於遐藩,慶賜猥沾於裨將?!? |
藩輔 | 藩輔 藩輔的拼音是fān fǔ ,注音是,意為捍衛(wèi);輔佐 基本解釋 1.捍衛(wèi);輔佐。2.比喻衛(wèi)國的重臣。3.喻指藩國﹑藩鎮(zhèn)。4.喻指諸侯;藩王。 辭典解釋 藩輔fánfǔㄈㄢˊㄈㄨˇ 諸侯為屏藩以輔佐天子。 《史記.卷二三.禮書》:「諸侯藩輔,臣子一例,古今之制也?!?網(wǎng)絡解釋 藩輔 藩輔的拼音是fānfǔ,注音是ㄈㄢㄈㄨˇ,意為捍衛(wèi);輔佐 |
藩邦 | 詞語解釋 藩邦 [ fān bāng ] ⒈ 即藩國。 ⒉ 舊稱外族或外國。藩,通“番”。 引證解釋 ⒈ 即藩國。參見“藩國”。 引 《十月》1981年第4期:“她的臉上就會浮起皇后接受藩邦進貢時的那種微笑。” ⒉ 舊稱外族或外國。藩,通“番”。 引 清 譚嗣同 《仁學》二十:“緬甸、高麗、琉球 之藩邦,其敗亡之由,咸此而已矣。” |
藩籬 | 藩籬 《藩籬》是丹澤爾·華盛頓執(zhí)導的劇情片,該片由丹澤爾·華盛頓、維奧拉·戴維斯主演,2016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 2016年12月,《藩籬》被選為2016美國電影學會十佳電影,故事圍繞曾是一度有著光明未來的棒球運動員、如今卻成了匹茲堡環(huán)衛(wèi)工的特洛伊展開。 藩籬 (詞語解釋)藩籬,漢語詞匯,漢語拼音為fān lí,本義是指用竹木編成的籬笆或柵欄。如:《國語·吳語》:“孤用親聽命于藩籬之外?!表f昭注:“藩籬,壁落?!逼湟隇檫吔?、屏 |
藩表 | 詞語解釋 藩表 [ fān biǎo ] ⒈ 謂保衛(wèi)國家的重臣。 ⒉ 邊疆要地。 引證解釋 ⒈ 謂保衛(wèi)國家的重臣。 引 《三國志·吳志·孫霸傳》:“臣聞古之有天下者,皆先顯別適庶,封建子弟,所以尊重祖宗,為國藩表也?!?⒉ 邊疆要地。 引 《三國志·魏志·公孫淵傳》“淵 遣使南通 孫權,往來賂遺”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自先人以來,歷事 漢 魏,階緣際會,為國效節(jié),繼世享任,得守藩表,猶知符命未有攸歸。” |
東藩 | 詞語解釋 東藩 [ dōng fān ] ⒈ 東方的藩國。 ⒉ 東方州郡的泛稱。 引證解釋 ⒈ 東方的藩國。 引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臣請得奉明詔説 齊 王,使為 漢 而稱東藩?!?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余從京域,言歸東藩。” ⒉ 東方州郡的泛稱。 引 唐 杜甫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詩:“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宋 曾鞏 《西湖二月二十日》詩:“平生拙人事,出走臨東藩?!? |
戎藩 | 詞語解釋 戎藩 [ róng fān ] ⒈ 軍府,幕府。 引證解釋 ⒈ 軍府,幕府。 引 唐 李搏 《賀裴廷裕蜀中登第》詩:“應笑戎藩刀筆吏,至今泥滓曝魚鰓?!? |
藩垣 | 藩垣 藩垣,漢語詞匯。 拼音:fān yuán 釋義:1、藩籬和垣墻。2、比喻衛(wèi)國的重臣。3、比喻藩國、藩鎮(zhèn)。 基本解釋 1.藩籬和垣墻。泛指屏障。語本《詩.大雅.板》:"價人維藩,大師維垣。"毛傳:"藩,屏也,垣,墻也。"2.比喻衛(wèi)國的重臣。3.比喻藩國﹑藩鎮(zhèn)。 網(wǎng)絡解釋 藩垣 藩垣,漢語詞匯。 拼音:fānyuán 釋義:1、藩籬和垣墻。2、比喻衛(wèi)國的重臣。3、比喻藩國、藩鎮(zhèn)。 |
巨藩 | 詞語解釋 巨藩 [ jù fān ] ⒈ 重要的屏障。 |
鄰藩 | 謂封地相鄰接。 基本解釋 謂封地相鄰接。 |
藩籬 | 詞語解釋 藩籬 [ fān lí ] ⒈ 籬笆。 例 羝羊觸藩?!兑住ご髩选?。疏:“藩,藩籬也。” 英 fence; 引證解釋 ⒈ 指用竹木編成的籬笆或柵欄。 引 《國語·吳語》:“孤用親聽命於藩籬之外?!?韋昭 注:“藩籬,壁落。” 漢 賈誼 《過秦論下》:“楚 師深入,戰(zhàn)於 鴻門,曾無藩籬之難?!?清 唐孫華 《治圃》詩之一:“折柳作藩籬,狂夫倘知避。” 許杰 《大白紙》:“她正如一只奪破藩籬的飛鳥?!?⒉ 邊界;屏障。 引 漢 賈誼 《過秦論上》:“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