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殘梅 | 詞語解釋 殘梅 [ cán méi ] ⒈ 凋零的梅花。 引證解釋 ⒈ 凋零的梅花。 引 唐 張籍 《送友人盧處士游吳越》詩:“羨君東去見殘梅,惟有王孫獨未回?!?明 楊慎 《峽中》詩:“開篷試看江頭路,樹樹殘梅照緑波。” |
梅花帳 | 見"梅花紙帳"。 基本解釋 見"梅花紙帳"。 |
梅夏 | 梅夏 指初夏。因梅熟于夏初,故稱。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序:“喜麥秋之有登,玩梅夏之無事?!?宋·蘇軾《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皇太妃閣》詩之二:“雨細方梅夏,風高已麥秋?!?基本解釋 指初夏。因梅熟于夏初,故稱。 網絡解釋 梅夏 指初夏。因梅熟于夏初,故稱。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詩序:“喜麥秋之有登,玩梅夏之無事?!彼巍ぬK軾《元祐三年端午貼子詞皇太妃閣》詩之二:“雨細方梅夏,風高已麥秋?!? |
鹽梅之寄 | |
梅勒章京 | 梅勒章京 清朝官爵名。清初官爵名多襲用明朝舊稱,清太宗天聰八年(1634年),易滿語,改副將為梅勒章京。清世祖順治四年(1647年),將作為爵名的梅勒章京改稱阿思哈尼哈番。乾隆元年(1723),定阿思哈尼哈番的漢字為男。 基本解釋 1.亦稱"梅勒額真"。亦稱"梅楞章京"。2.滿語。清代八旗官名。順治十七年后改稱副都統(tǒng)。 網絡解釋 梅勒章京 清朝官爵名。清初官爵名多襲用明朝舊稱,清太宗天聰八年(1634年),易滿語,改副將為梅勒章京。清世祖 |
梅家雞 | 梅家雞 漢語詞匯,指五代畫家梅行思所畫的雞。 基本解釋 指五代畫家梅行思所畫的雞。 網絡解釋 梅家雞 漢語詞匯,指五代畫家梅行思所畫的雞。 |
梅丸 | 詞語解釋 梅丸 [ méi wán ] ⒈ 梅子。 引證解釋 ⒈ 梅子。 引 清 王夫之 《惜馀春慢·本意》詞:“待荷珠露滿,梅丸黃熟,任伊歸去。” |
黃梅戲 |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
梅花參 | 詞語解釋 梅花參 [ méi huā cān ] ⒈ 海參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一米。背面肉刺很大,每三至十一個肉刺基部相連呈花瓣狀,故名。為食用海參中的上品。在我國產于西沙群島。 引證解釋 ⒈ 海參中最大的一種,體長可達一米。背面肉刺很大,每三至十一個肉刺基部相連呈花瓣狀,故名。為食用海參中的上品。在我國產于 西沙群島。 引 《黑籍冤魂》第一回:“有的去買梅花參,有的去買一粒金丹。” |
梅雨 | 詞語解釋 梅雨 [ méi yǔ ] ⒈ 指初夏江淮流域持續(xù)較長的陰雨天氣,正值梅子黃熟,故稱。 英 intermittent drizzles in the rainy season; 引證解釋 ⒈ 指初夏產生在 江 淮 流域持續(xù)較長的陰雨天氣。因時值梅子黃熟,故亦稱黃梅天。此季節(jié)空氣長期潮濕,器物易霉,故又稱霉雨。 引 《太平御覽》卷九七〇引 漢 應劭 《風俗通》:“五月有落梅風, 江 淮 以為信風。又有霜霪,號為梅雨,沾衣服皆敗黦?!?宋 晏幾道 《鷓鴣天》詞:“梅雨細,曉風微。倚樓人聽欲 |
梅大頭 | 見"梅魚"。 基本解釋 見"梅魚"。 |
梅花句 | 詞牌《菩薩蠻》的別名。因宋韓淲《菩薩蠻.梅花句》詞中有"風前覓得梅花句"而得名。參閱《詞譜》卷五。 基本解釋 詞牌《菩薩蠻》的別名。因宋韓淲《菩薩蠻.梅花句》詞中有"風前覓得梅花句"而得名。參閱《詞譜》卷五。 |
梅花障 | 梅花障 梅花障,是漢語詞匯,拼音是méi huā zhàng,指梅花障扇。古代帝王儀仗的一種。 基本解釋 梅花障扇。古代帝王儀仗的一種。 網絡解釋 梅花障 梅花障,是漢語詞匯,拼音是méihuāzhàng,指梅花障扇。古代帝王儀仗的一種。 |
梅仁 | 詞語解釋 梅仁 [ méi rén ] ⒈ 梅實之仁。 引證解釋 ⒈ 梅實之仁。 |
梅煎 | 梅煎 【詞目】梅煎 【讀音】méi jiān 【釋義】梅制的蜜餞,梅脯。 【出處】《新唐書·地理志五》:“洪州豫章郡,上都督府。土貢:葛、絲布、梅煎、乳柑?!?【示例】《新唐書·地理志六》:“﹝成都府蜀郡﹞土貢:錦、單絲羅、高杼布、麻、蔗糖、梅煎、生春酒?!?基本解釋 梅制的蜜餞,梅脯。 網絡解釋 梅煎 【詞目】梅煎 【讀音】méijiān 【釋義】梅制的蜜餞,梅脯。 【出處】《新唐書·地理志五》:“洪州豫章郡,上都督府。土貢:葛、絲 |
梅尉 | 梅尉 解釋:對縣尉的美稱。梅福曾為南昌尉,故稱。后亦泛稱地方官。 基本解釋 1.對縣尉的美稱。梅福曾為南昌尉,故稱。2.泛稱地方官。 網絡解釋 梅尉 解釋:對縣尉的美稱。梅福曾為南昌尉,故稱。后亦泛稱地方官。 |
梅頭 | 詞語解釋 梅頭 [ méi tóu ] ⒈ 指黃梅季節(jié)剛開始的時候。 ⒉ 見“梅魚”。 引證解釋 ⒈ 指黃梅季節(jié)剛開始的時候。 引 元 何景福 《五月五日對雨有作》詩:“雷聲填填云羃羃,雨打梅頭麥穗黑?!?明 徐應秋 《玉芝堂談薈·歲時雜占》:“立梅日早雨,是謂之迎梅雨。諺云:‘雨打梅頭,無水飲牛?!?⒉ 見“梅魚”。 |
觀梅 | 觀梅 觀梅,讀音guān méi,漢語詞語,意思是空中俯瞰超山景區(qū)的美麗景色。 臨近農歷春節(jié),余杭區(qū)超山風景區(qū)的5萬多株梅花迎來了最佳觀賞期, 大片的梅花尤其是白梅呈現出“十里梅花香雪?!钡膲延^景色,為新春佳節(jié)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吸引了各地游客前來踏春觀梅有感。 基本解釋 古占法。指宋代邵雍所作的梅花數。 網絡解釋 觀梅 觀梅,讀音guānméi,漢語詞語,意思是空中俯瞰超山景區(qū)的美麗景色。 臨近農歷春節(jié),余杭區(qū)超山風景區(qū)的5萬 |
墨梅 | 詞語解釋 墨梅 [ mò méi ] ⒈ 墨畫的梅。 引證解釋 ⒈ 墨畫的梅。 引 宋 周密 《志雅堂雜抄》:“衡州 有 花光山,長老 仲仁 能作墨梅,所謂花光梅是也。” 元 湯垕 《畫鑒》:“楊補之 墨梅甚清絶,水仙亦奇,自號 逃禪老人?!?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鑒》卷五:“王冕 字 元章,會稽 人,能詩,善畫墨梅,萬蕊千花,自成一家?!? |
梅紅 | 詞語解釋 梅紅 [ méi hóng ] ⒈ 像紅梅那樣的顏色。 引證解釋 ⒈ 像紅梅那樣的顏色。 引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端午》:“紫蘇、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先見那信的蓋面一篇只一個梅紅名帖,名帖上印著個名字是‘ 陸學機 ’三個字。” 《廣陵潮》第三十回:“家人喝道:‘我們家少爺是特地來拜望這里少爺的,快去通報一聲?!h著,便將一個梅紅單帖遞過去。” |
雪梅 | 梅花色白﹐故稱。 基本解釋 梅花色白﹐故稱。 |
梅花腦 | 梅花腦 梅花腦是一種香料,即龍腦香,來源于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基本解釋 香料。即龍腦香。 網絡解釋 梅花腦 梅花腦是一種香料,即龍腦香,來源于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
梅柳 | 梅柳 梅柳,拼音méi liǔ,出自晉·陶潛《蠟日》。 基本解釋 梅與柳。梅花開放,柳枝吐芽,均是春天降臨的信息,故常以并稱。特指一種梅枝柳葉形的面食。 網絡解釋 梅柳 梅柳,拼音méiliǔ,出自晉·陶潛《蠟日》。 |
梅花鹿 | 詞語解釋 梅花鹿 [ méi huā lù ] ⒈ 鹿的一種。夏季毛栗紅色,背部有白斑,狀似梅花;冬季毛呈棕黃色,白斑不明顯。雄鹿初生之角稱鹿茸,可入藥。 引證解釋 ⒈ 鹿的一種。夏季毛栗紅色,背部有白斑,狀似梅花;冬季毛呈棕黃色,白斑不明顯。雄鹿初生之角稱鹿茸,可入藥。 國語辭典 梅花鹿 [ méi huā lù ] ⒈ 動物名。脊椎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夏季毛栗紅色,背有白斑,冬季呈棕紅黃色。共有十三個亞種,分布在亞洲東南部。臺灣梅花鹿是其中體形 |
梅格 | 詞語解釋 梅格 [ méi gé ] ⒈ 梅花的品格。 引證解釋 ⒈ 梅花的品格。 引 宋 蘇軾 《定風波·詠紅梅》詞:“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緑葉與青枝?!?端木蕻良 《關山月的藝術》:“林和靖 是了解梅花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聯系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擬人化的效果,從而使梅格轉化為人格。” |
松竹梅 | |
梅園村 | 詞語解釋 梅園村 [ méi yuán cūn ] ⒈ 見“梅園新村”。 引證解釋 ⒈ 見“梅園新村”。 |
紅梅記 | 詞語解釋 ⒈ 傳奇劇本。明代周朝俊作。取材于《剪燈新話·綠衣人傳》。南宋權相賈似道,因侍妾李慧娘在西湖顧盼書生裴禹而將李殺害。裴與盧昭容相戀,賈欲強納昭容為妾,拘裴于密室?;勰锕砘昃扰崦撾U。最后以裴、盧團圓為結。近現代戲曲劇種有取李慧娘故事的改編本,如《紅梅閣》、《游西湖》、《李慧娘》等。 |
梅楞章京 | 詞語解釋 梅楞章京 [ méi léng zhāng jīng ] ⒈ 見“梅勒章京”。 引證解釋 ⒈ 見“梅勒章京”。 |
梅童 | 詞語解釋 梅童 [ méi tóng ] ⒈ 小梅魚。 引證解釋 ⒈ 小梅魚。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絡或由網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友為主,僅供學習。合作/投訴聯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