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蓍草 | |
叢蓍 | 叢蓍 叢蓍是漢語詞匯,拼音是cóng shī,解釋為叢生的蓍草。 基本解釋 叢生的蓍草。 網(wǎng)絡(luò)解釋 叢蓍 叢蓍是漢語詞匯,拼音是cóngshī,解釋為叢生的蓍草。 |
神蓍 | |
刈蓍遺簪 | 辭典解釋刈蓍遺簪yì shī yí zēn 孔子出游少源之野,遇因遺失蓍草做的簪子而悲泣的婦人,問其所悲,婦人答以非為不值錢的蓍簪丟了而哭,是因簪為故舊之物才傷心。典出《韓詩外傳.卷九》。后比喻為物雖輕賤不足為惜,但故舊之情不可忘。 清.譚嗣同〈仁學(xué)界說〉:「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孔子猶嘆其小,刈蓍而遺簪,田婦方且不惜,奈何私壟斷天下之財(cái),恝不一散以沾潤于國之人也?!?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刈蓍遺簪yìshīyízēnㄧˋㄕㄧˊㄗㄣ 孔 |
蓍簪 | 蓍簪 蓍簪,典故名,典出《韓詩外傳》卷九。蓍簪,以蓍草做的簪子。后常用來比喻故物或故舊。 基本解釋 以蓍草做的簪子?!俄n詩外傳》卷九:"孔子出游少源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孔子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xiāng)(向)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后常用來比喻故物或故舊。 網(wǎng)絡(luò)解釋 蓍簪 蓍簪,典故名,典出《韓詩外 |
靈蓍 | 詞語解釋 靈蓍 [ líng shī ] ⒈ 占卜用的蓍草。 引證解釋 ⒈ 占卜用的蓍草。 引 《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損兌法靈蓍?!?漢 王充 《論衡·狀留》:“賢儒之在世也,猶靈蓍神龜也。” 唐 羅隱 《投秘監(jiān)韋尚書啟》:“靈蓍神蔡,惟禱所從?!? |
蓍艾 | |
蓍筮 | |
生蓍 | 生蓍 生蓍,拼音:shēng shī,注音:ㄧ。意為創(chuàng)立用蓍求卦爻之法。 基本解釋 1.創(chuàng)立用蓍求卦爻之法。 網(wǎng)絡(luò)解釋 生蓍 生蓍,拼音:shēngshī,注音:ㄕㄥㄕㄧ。意為創(chuàng)立用蓍求卦爻之法。 |
無待蓍龜 | 無待蓍龜【解釋】待:等待;蓍龜:蓍草和龜甲,古人用以占卜。不等著用蓍草和龜甲占卜,而吉兇已經(jīng)大白。表示事態(tài)發(fā)展顯而易見?!境鎏帯俊吨芤住は缔o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yuǎn),以定天下吉兇,成天下之娓娓者,莫大乎蓍龜?!薄臼纠糠蛞灾腥A全力,受制潢池,而欲從江左一隅,兼支大國,勝負(fù)之?dāng)?shù),~矣。 ◎《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 網(wǎng)絡(luò)解釋 無待蓍龜 【解釋】待:等待;蓍龜:蓍草和龜甲,古人用以占卜。不等著用蓍草和龜甲 |
蓍舊 | 蓍舊 蓍是一個(gè)漢語詞語,讀音是shī jiù ,是指年高而有聲望的人。 基本解釋 耆舊。指年高而有聲望的人。 網(wǎng)絡(luò)解釋 蓍舊 蓍是一個(gè)漢語詞語,讀音是shījiù,是指年高而有聲望的人。 |
擣蓍 | 搗蓍 搗蓍是漢語詞匯,讀音是dǎo shī ,意思指叢生的蓍草。 基本解釋 叢生的蓍草。 網(wǎng)絡(luò)解釋 搗蓍 搗蓍是漢語詞匯,讀音是dǎoshī,意思指叢生的蓍草。 |
叢蓍 | 詞語解釋 叢蓍 [ cóng shī ] ⒈ 叢生的蓍草。 引證解釋 ⒈ 叢生的蓍草。 引 《淮南子·說山訓(xùn)》:“千年之松,下有伏苓,上有兔絲,上有叢蓍,下有伏龜?!?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序》:“虛宇遼曠,玩魚鳥而拂叢蓍,愛靜之心彰乎此矣?!? |
黃蓍 | 黃蓍 huáng shī ㄏㄨㄤˊ ㄕㄧ 黃蓍 同“黃耆”。 唐 白居易 《城鹽州》詩:“ 鄜州 驛路好馬來, 長安 藥肆黃蓍賤?!?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馬上日記》:“腰子有病,何不吃黃蓍歟?” 基本解釋 同"黃耆"。 網(wǎng)絡(luò)解釋 黃蓍 huángshīㄏㄨㄤˊㄕㄧ 黃蓍 同“黃耆”。唐白居易《城鹽州》詩:“鄜州驛路好馬來,長安藥肆黃蓍賤?!濒斞浮度A蓋集續(xù)編·馬上日記》:“腰子有病,何不吃黃蓍歟?” |
蓍簪 | |
蓍龜 | 蓍龜 蓍龜,漢語詞匯。 拼音:shī guī 釋義:1、古人以蓍草與龜甲占卜兇吉,因以指占卜。 2.喻德高望重的人。 3.引申為借鑒。 基本解釋 古人以蓍草與龜甲占卜兇吉,因以指占卜。喻德高望重的人。引申為借鑒。 辭典解釋 蓍龜shīguīㄕㄍㄨㄟ 蓍草與大龜,均為古人卜筮時(shí)所用,故用以指占卜。 《易經(jīng).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yuǎn),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標(biāo)蓍龜于前驗(yàn),懸盤鑒 |
蓍策 | |
黃蓍 | 詞語解釋 黃蓍 [ huáng shī ] ⒈ 同“黃耆”。 引證解釋 ⒈ 同“黃耆”。 引 唐 白居易 《城鹽州》詩:“鄜州 驛路好馬來, 長安 藥肆黃蓍賤。” 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馬上日記》:“腰子有病,何不吃黃蓍歟?” |
黃蓍 | 黃蓍 huáng shī ㄧ 黃蓍 同“黃耆”。 唐 白居易 《城鹽州》詩:“ 鄜州 驛路好馬來, 長安 藥肆黃蓍賤?!?魯迅 《華蓋集續(xù)編·馬上日記》:“腰子有病,何不吃黃蓍歟?” 基本解釋 同"黃耆"。 網(wǎng)絡(luò)解釋 黃蓍 huángshīㄏㄨㄤˊㄕㄧ 黃蓍 同“黃耆”。唐白居易《城鹽州》詩:“鄜州驛路好馬來,長安藥肆黃蓍賤?!濒斞浮度A蓋集續(xù)編·馬上日記》:“腰子有病,何不吃黃蓍歟?” |
蓍簪不忘 | 辭典解釋蓍簪不忘shī zān bù wàng 蓍簪,蓍草做的簪子。蓍簪不忘比喻不忘故舊。見《韓詩外傳.卷九》。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蓍簪不忘shīzānbùwàngㄕㄗㄢㄅㄨˋㄨㄤˋ 蓍簪,蓍草做的簪子。蓍簪不忘比喻不忘故舊。見《韓詩外傳.卷九》。 |
蓍卦 | 蓍卦 shī guà ㄕㄧ ㄍㄨㄚˋ 蓍卦 占卜。 漢 蔡邕 《祖餞祝文》:“神龜吉兆,林氣煌煌,蓍卦利貞,天見三光?!?基本解釋 占卜。 網(wǎng)絡(luò)解釋 蓍卦 shīguàㄕㄧㄍㄨㄚˋ 蓍卦 占卜。漢蔡邕《祖餞祝文》:“神龜吉兆,林氣煌煌,蓍卦利貞,天見三光。” |
龜蓍 | 龜蓍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九:“蓍末大于本為卜吉,次蒿、次荊,皆如是。龜蓍皆月望浴之?!?明 馬中錫 《辠言》:“ 賈誼 謁 司馬季主 外龜蓍而論圣賢; 揚(yáng)雄 從 嚴(yán)君平 依卜筮而談忠孝?!?基本解釋 龜甲和蓍草。古代占卜之具。 網(wǎng)絡(luò)解釋 龜蓍 晉張華《博物志》卷九:“蓍末大于本為卜吉,次蒿、次荊,皆如是。龜蓍皆月望浴之?!泵黢R中錫《辠言》:“賈誼謁司馬季主外龜蓍而論圣賢;揚(yáng)雄從嚴(yán)君平依卜筮而談忠孝?!? |
搗蓍 | 搗蓍 搗蓍是漢語詞匯,讀音是dǎo shī ,意思指叢生的蓍草。 基本解釋 叢生的蓍草。 網(wǎng)絡(luò)解釋 搗蓍 搗蓍是漢語詞匯,讀音是dǎoshī,意思指叢生的蓍草。 |
蓍舊 | |
搗蓍 | 詞語解釋 搗蓍 [ dǎo shī ] ⒈ 叢生的蓍草。 引證解釋 ⒈ 叢生的蓍草。 引 《史記·龜策列傳論》:“下有伏靈,上有兔絲;上有擣蓍,下有神龜?!?司馬貞 索隱:“擣蓍即藂蓍。擣是古‘稠’字也?!? |
蓍草 | 蓍草 (菊科植物)蓍草中國植物志正名為云南蓍 (學(xué)名:Achillea wilsoniana Heimerl ex Hand.-Mazz.)是菊科,蓍屬植物多年生草本,莖直立,葉無柄,二回羽狀全裂,一回裂片多數(shù),托片披針形,舟狀,邊花最多可達(dá)16朵;舌片白色,花果期7-9月。 分布于中國云南、湖南西北部、湖北西部、甘肅東部等。生于山坡草地或灌叢中。 耐寒,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及半陰處皆可正常生長。不擇土壤, 但在排水良好、富含有機(jī)質(zhì)及石灰質(zhì)的砂壤土上生長良好。全草具 |
神蓍 | 神蓍 神蓍是一個(gè)漢語詞語,讀音是shén shī ,是指古人占卜用的蓍草。 基本解釋 1.指古人占卜用的蓍草。 網(wǎng)絡(luò)解釋 神蓍 神蓍是一個(gè)漢語詞語,讀音是shénshī,是指古人占卜用的蓍草。 |
不待蓍龜 | 【解釋】蓍龜:古時(shí)卜筮,用蓍草和龜甲,以卜吉兇。不用占卜就能決定。比喻事情是明擺著的,非常清楚。【出處】《周易·系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yuǎn),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薄窘x詞】不待蓍蔡【語法】動賓式;作謂語;比喻事情是明擺著的 基本解釋 辭典解釋 不待蓍龜bùdàishīguīㄅㄨˋㄉㄞˋㄕㄍㄨㄟ 不必占卜即可預(yù)知吉兇。 如:「這場戰(zhàn)爭的勝負(fù),是不待蓍龜即可預(yù)知的?!?網(wǎng)絡(luò)解釋 【解釋】蓍龜:古時(shí)卜 |
數(shù)蓍 | 數(shù)蓍 數(shù)蓍是一個(gè)漢字詞語,意思是數(shù)策。 基本解釋 1.猶數(shù)策。 網(wǎng)絡(luò)解釋 數(shù)蓍 數(shù)蓍是一個(gè)漢字詞語,意思是數(shù)策。 |
蓍蔡 | 詞語解釋 蓍蔡 [ shī cài ] ⒈ 猶蓍龜,筮卜。 ⒉ 比喻德高望重的人。 引證解釋 ⒈ 猶蓍龜,筮卜。 引 《楚辭·王褒<九懷·匡機(jī)>》:“蓍蔡兮踴躍,孔鶴兮回翔?!?王逸 注:“蓍,筮也;蔡,大龜也。” 南朝 陳 袁淑 《吊古文》:“書余言於子紳,亦何勞乎蓍蔡?” 唐 楊炯 《<王勃集>序》:“於是窮蓍蔡以像告,考爻彖以情言?!?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其志堅(jiān)於 印度,其成事也必勝於 印度。此寧待著蔡而知乎!” ⒉ 比喻德高望重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