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夏蘗 | 夏蘗 拼音:xià niè 注音: 繁體:夏蘗 樹木夏天新生的枝條。 唐 元稹 《虻》詩之三:“辛螫終非久,炎涼本遞興。秋風自天落,夏蘗與霜澄?!?基本解釋 樹木夏天新生的枝條。 網(wǎng)絡(luò)解釋 夏蘗 拼音:xiàniè 注音:ㄒㄧㄚˋㄋㄧㄝˋ 繁體:夏蘗 樹木夏天新生的枝條。 唐元稹《虻》詩之三:“辛螫終非久,炎涼本遞興。秋風自天落,夏蘗與霜澄?!? |
黃蘗 | 黃蘗 落葉喬木,高10-25m,提取物有抗病原微生物及原蟲、抗菌、抗霍亂毒素、抗真菌、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解熱和抗炎癥、降壓作用。 基本解釋 見"黃檗"。 網(wǎng)絡(luò)解釋 黃蘗 落葉喬木,高10-25m,提取物有抗病原微生物及原蟲、抗菌、抗霍亂毒素、抗真菌、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解熱和抗炎癥、降壓作用。 |
蘗芽 | 蘗芽 蘗芽,讀音是niè yá,漢語詞語,解釋為草木萌生的新芽。 基本解釋 1.草木萌生的新芽。引申為開始發(fā)生。 網(wǎng)絡(luò)解釋 蘗芽 蘗芽,讀音是nièyá,漢語詞語,解釋為草木萌生的新芽。 |
穬麥蘗 | 詞語解釋 穬麥蘗 [ kuàng mài niè ] ⒈ 即麥芽。穬麥水浸發(fā)芽后,經(jīng)曝干炮制而成。中醫(yī)入藥,有消食和氣的功效。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谷四·糵米》。 引證解釋 ⒈ 即麥芽。穬麥水浸發(fā)芽后,經(jīng)曝干炮制而成。中醫(yī)入藥,有消食和氣的功效。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四·糵米》。 |
三蘗 | 三蘗 三蘗,讀音sān niè,亦作“ 三孽 ”。 基本解釋 1.亦作"三孽"。2.謂一本生三蘗。原指韋﹑顧﹑昆吾,皆桀之黨,后亦泛指三個結(jié)黨的惡人。 網(wǎng)絡(luò)解釋 三蘗 三蘗,讀音sānniè,亦作“三孽”。 |
曲蘗 | 曲蘗 曲蘗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發(fā)霉發(fā)芽的谷粒。 網(wǎng)絡(luò)解釋 曲蘗 曲蘗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發(fā)霉發(fā)芽的谷粒。 |
芽蘗 | |
黃蘗 | 詞語解釋 黃蘗(黃櫱) [ huáng niè ] ⒈ 見“黃檗”。 引證解釋 ⒈ 見“黃檗”。 |
由蘗 | |
牙蘗 | |
條蘗 | |
酒醴麹蘗 | 詞語解釋 ⒈ 醴:甜酒;麹蘗:酒曲。好酒必須有酒曲才能釀成。比喻君主或領(lǐng)導(dǎo)左右不可缺少的忠臣或下屬。 |
株蘗 | 株蘗 zhū niè 株蘗 1.亦作株枿。2.樹木砍伐后根株生出的枝條。 基本解釋 1.亦作"株枿"。2.樹木砍伐后根株生出的枝條。 網(wǎng)絡(luò)解釋 株蘗 zhūniè 株蘗 1.亦作株枿。2.樹木砍伐后根株生出的枝條。 |
分蘗 | 詞語解釋 分蘗 [ fēn niè ] ⒈ 稻、麥、甘蔗等植物發(fā)育的時候,在幼苗靠近土壤的部分生出分枝。有的地區(qū)叫發(fā)棵。 引證解釋 ⒈ 禾本科等植物在地下或近地面處所生的分枝。 引 碧野 《在江漢平原上》:“增多一盞熒熒的燈火去誘捕蟲蛾,就能更好地保護禾苗健康的生長--拔節(jié)、分蘗、揚花,灌漿,穗長粒大,飽滿豐盈。” 國語辭典 分蘗 [ fēn niè ] ⒈ 母植物地下的莖或根發(fā)生的不定芽,或禾本科作物如稻、麥在莖節(jié)所發(fā)生的分枝,稱為「分蘗」。 |
萌蘗 | 萌蘗 萌蘗:萌,生芽、發(fā)芽。蘗,樹木砍去后又長出來的新芽。喻指事物的開端。 基本解釋 萌蘗 mngni [bud;germinate;sprout]指植物長出新芽。萌,生芽,發(fā)芽。蘗,樹木砍去后又長出來的新芽 辭典解釋 萌蘗méngnièㄇㄥˊㄋㄧㄝˋ 萌,芽。蘗,芽之旁出者。萌蘗即新芽。引申為微小的事物。 《孟子.告子上》:「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蘗之生焉。」 網(wǎng)絡(luò)解釋 萌蘗 萌蘗:萌,生芽、發(fā)芽。蘗,樹木砍去后又長出來的新芽。喻指事物的開端。 |
尺蘗 | 尺蘗 尺蘗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chǐ niè,是指長尺許的蘗枝。 基本解釋 長尺許的蘗枝。 網(wǎng)絡(luò)解釋 尺蘗 尺蘗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chǐniè,是指長尺許的蘗枝。 |
槎蘗 | 槎蘗 槎蘗,讀音zhà niè,漢語詞語,指砍伐幼林。 基本解釋 1.亦作"槎枿"。2.砍伐幼林。蘗,老株砍后再生的枝條。 網(wǎng)絡(luò)解釋 槎蘗 槎蘗,讀音zhàniè,漢語詞語,指砍伐幼林。 |
苞蘗 | 苞蘗 苞蘗,讀音bāo niè,漢語詞匯。指的是樹木旁生的枝葉,后用以比喻子孫后代。 基本解釋 1.原指樹木旁生的枝葉,后用以比喻子孫后代。2.亦作"苞孽"。比喻殘馀的邪惡勢力。 網(wǎng)絡(luò)解釋 苞蘗 苞蘗,讀音bāoniè,漢語詞匯。指的是樹木旁生的枝葉,后用以比喻子孫后代。 |
尺蘗 | 詞語解釋 尺蘗 [ chǐ niè ] ⒈ 長尺許的蘗枝。 引證解釋 ⒈ 長尺許的蘗枝。 引 北齊 劉晝 《新論·韜光》:“路側(cè)之榆,樵人採其條,匠者伐其柯,餘有尺蘗,而為行人所折者,非與人有讎也,然而致寇者,形不隱也?!? |
飲冰茹蘗 | |
條蘗 | 條蘗 tiáo niè 條蘗 枝條。 宋 王令 《八檜圖》詩:“強枝拗回信有力,高干復(fù)俯蛟虬拳。尋根及株逮條蘗,例不拔直皆旁偏?!?基本解釋 網(wǎng)絡(luò)解釋 條蘗 tiáonièㄊㄧㄠˊㄋㄧㄝˋ條蘗 枝條。宋王令《八檜圖》詩:“強枝拗回信有力,高干復(fù)俯蛟虬拳。尋根及株逮條蘗,例不拔直皆旁偏?!? |
苞蘗 | 詞語解釋 苞蘗 [ bāo niè ] ⒈ 原指樹木旁生的枝葉,后用以比喻子孫后代。 ⒉ 亦作“苞孽”。比喻殘馀的邪惡勢力。 引證解釋 ⒈ 原指樹木旁生的枝葉,后用以比喻子孫后代。 引 《梁書·張緬傳》:“雖苞蘗以代興,終夷宗而殄族?!?⒉ 亦作“苞孽”。比喻殘馀的邪惡勢力。 引 清 李振裕 《祠闕里雅》詩:“苞蘗既除,干戈永戢,偃武覿文,風行四國?!?清 陳田 《明詩紀事辛籤·范景文》:“原欲摧陷廓清,洗而空之,非令一撫,豢彼苞孽,為茍且 |
食蘗 | |
十圍之木,始生如蘗 | |
分蘗 | 分蘗 分蘗(tiller) 音:fenniè。禾本科等植物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處所發(fā)生的分枝。產(chǎn)生于比較膨大而貯有豐富養(yǎng)料的分蘗節(jié)上。直接從主莖基部分蘗節(jié)上發(fā)出的稱一級分蘗,在一級分蘗基部又可產(chǎn)生新的分蘗芽和不定根,形成次二級分蘗。在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可以形成第三級、第四級分蘗。 基本解釋 稻、麥、甘蔗等植物發(fā)育的時候,在幼苗靠近土壤的部分生出分枝。有的地區(qū)叫發(fā)棵。 辭典解釋 分蘗fēnnièㄈㄣㄋㄧㄝˋ 母植物地下的莖或根發(fā)生的 |
殷蘗 | |
飲冰食蘗 | |
夏蘗 | |
栽蘗 | 栽蘗 【拼音】:zāi niè 【注音】: (1).幼苗。嫩芽。 漢 王充 《論衡·初稟》:“草木生於實核,出土為栽蘗,稍生莖葉,成為長短巨細,皆由實核?!?(2).喻禍患根苗?!段簳ば倥珓⒙?shù)葌餍颉罚骸拔ǚ?窮發(fā) 遺虜,未拔根株;徼垂殘狡,尚馀栽蘗?!?基本解釋 1.幼苗。嫩芽。2.喻禍患根苗。 網(wǎng)絡(luò)解釋 栽蘗 【拼音】:zāiniè 【注音】:ㄗㄞㄋㄧㄝˋ (1).幼苗。嫩芽。漢王充《論衡·初稟》:“草木生於實核,出土為栽蘗,稍生莖葉,成為長短巨細,皆 |
飲冰食蘗 | 【解釋】指生活清苦,為人清白。亦作“飲冰吞檗”、“飲冰茹蘗”?!境鎏帯空Z出唐·白居易《三年為刺史》詩之二:“三年為刺史,飲冰復(fù)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清白。”【示例】伏以尚書萬頃包含,千尋峭拔,膺岳峻河清之數(shù),切~,之誠。 ◎唐·黃滔《南海韋尚書啟》 基本解釋 謂生活清苦,為人清白。語本唐白居易《三年為刺史》詩之二:"三年為刺史,飲冰復(fù)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此抵有千金,無乃傷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
免責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