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 | 解釋 |
---|---|
缿筩 | 缿筩 缿筩,讀音xiàng yǒng,亦稱“缿筒”,指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書的器具,出自《漢書》卷七十六。 基本解釋 1.亦稱"缿筒"。2.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書的器具。 辭典解釋 缿筩xiàngtǒngㄒㄧㄤˋㄊㄨㄥˇ 接受告密文書的器具,形像竹筒,可入而不可出?!稘h書.卷七六.趙廣漢傳》:「又教吏為缿筩,及得投書,削其主名,而托以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挂沧鳌搞惞c」。 網(wǎng)絡(luò)解釋 缿筩 缿筩,讀音xiàngyǒng,亦稱“缿筒”,指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書的器 |
缿廳 | 缿廳 缿廳是漢語詞匯,拼音是xiàng tīng,指官廳。 基本解釋 1.官廳。古官廳設(shè)缿筩以受告﹐因稱。 網(wǎng)絡(luò)解釋 缿廳 缿廳是漢語詞匯,拼音是xiàngtīng,指官廳。 |
缿筒 | 缿筒 缿筒,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趙廣漢〉。缿筒,漢代人民到官府舉報(bào)、告狀時(shí)用到的器具,狀如瓶,長頸、小孔,可入而不可出,人們將記載著別人罪行的書簡投入缿筒。 基本解釋 1.見"缿筩"。 網(wǎng)絡(luò)解釋 缿筒 缿筒,典故名,典出《漢書》卷七十六〈趙尹韓張兩王列傳·趙廣漢〉。缿筒,漢代人民到官府舉報(bào)、告狀時(shí)用到的器具,狀如瓶,長頸、小孔,可入而不可出,人們將記載著別人罪行的書簡投入缿筒。 |
缿廳 | 詞語解釋 缿廳 [ xiàng tīng ] ⒈ 官廳。古官廳設(shè)缿筩以受告,因稱。 引證解釋 ⒈ 官廳。古官廳設(shè)缿筩以受告,因稱。 引 宋 呂南公 《送劉賢甫之馀干尉》詩:“萑澤察姦行繚繞,缿廳參論坐盤桓?!? |
缿廳 | 缿廳 缿廳是漢語詞匯,拼音是xiàng tīng,指官廳。 基本解釋 1.官廳。古官廳設(shè)缿筩以受告﹐因稱。 網(wǎng)絡(luò)解釋 缿廳 缿廳是漢語詞匯,拼音是xiàngtīng,指官廳。 |
訟缿 | 訟缿 訟缿是漢語詞匯,拼音是sòng xiàng ,解釋為受納訴狀之器。 基本解釋 受納訴狀之器。語本《漢書.趙廣漢傳》﹕"﹝廣漢﹞又教吏為缿筒﹐及得投書﹐削其主名﹐而托以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顏師古注﹕"缿﹐若今盛錢臧瓶﹐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蚶懟?筒)﹝筒﹞﹐皆為此制﹐而用受書﹐令投于其中也。" 網(wǎng)絡(luò)解釋 訟缿 訟缿是漢語詞匯,拼音是sòngxiàng,解釋為受納訴狀之器。 |
訟缿 | |
訟缿 | 訟缿 訟缿是漢語詞匯,拼音是sòng xiàng ,解釋為受納訴狀之器。 基本解釋 受納訴狀之器。語本《漢書.趙廣漢傳》﹕"﹝廣漢﹞又教吏為缿筒﹐及得投書﹐削其主名﹐而托以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顏師古注﹕"缿﹐若今盛錢臧瓶﹐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筒)﹝筒﹞﹐皆為此制﹐而用受書﹐令投于其中也。" 網(wǎng)絡(luò)解釋 訟缿 訟缿是漢語詞匯,拼音是sòngxiàng,解釋為受納訴狀之器。 |
缿筩 | 詞語解釋 缿筩 [ xiàng yǒng ] ⒈ 亦稱“缿筒”。 ⒉ 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書的器具。 引證解釋 ⒈ 亦稱“缿筒”。古代官府接受告密文書的器具。 引 《漢書·趙廣漢傳》:“廣漢 故漏泄其語,令相怨咎。又教吏為缿筩,及得投書,削其主名,而託以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顏師古 注:“缿,若今之盛錢臧瓶,為小孔,可入而不可出。或缿或筩,皆為此制,而用受書,令投於其中也。” 唐 劉禹錫 《答饒州元使君書》:“缿筩之機(jī)或行,則姦不敢欺,此 |
缿筒 | 詞語解釋 缿筒 [ xiàng tǒng ] ⒈ 見“缿筩”。 引證解釋 ⒈ 見“缿筩”。 |
本站部份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或由網(wǎng)友提供,如有問題請(qǐng)速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立即處理!
Copyright © 2020-2024 中華漢語詞典allstreams.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2024058711號(hào)
免責(zé)聲明:本站非營利性站點(diǎn),以方便網(wǎng)友為主,僅供學(xué)習(xí)。合作/投訴聯(lián)系QQ:155329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