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的詩詞(23首)

方孝孺的簡介
方孝孺(1357-1402年),浙江寧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謚文正。在“靖難之役”期間,拒絕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剛直不阿,孤忠赴難,不屈而亡。
-
明代:方孝孺憶昔高皇定華夏,海內(nèi)遘屯龍戰(zhàn)野。
帷幄謨謀三數(shù)公,君家中丞最瀟灑。
舳艫十萬搗虛來,帆檣蔽空聲吼雷。
從容決策掃強寇,手扶日月滄溟開。
盜犯洪都突彭蠡,炮石星流湖水沸。
御舟閣河諸將嘩,神箭穿顱逆酋斃。
是時中丞謀略精,指麾英杰江表平。
掀髯撫掌談世事,天子稱善群臣驚。
寰區(qū)混一定勛賞,鐵券金符頒土壤。
中丞獨擅翌贊功,賜號每為諸司長。
青田宰木三十年,高皇仙馭亦賓天。
國初故老尚誰在,幾人事業(yè)圖凌煙?忽見聞孫三嘆息,秀
目疏髯遺像逼。
擬樹豐碑墓道邊,欲請?zhí)斐匕a。
至尊含笑問近臣,先帝功臣今有孫?胡為拂衣入山去,旰
食未敢忘君恩。
海內(nèi)只今無盜賊,幽州興兵惱邦國。
廟堂謀議豈無人,我懷中丞淚沽臆。
嗚呼志士古所稀,留侯武鄉(xiāng)今是誰?九原招公倘可作,為
解四海蒼生危。 -
明代:方孝孺吳下王蒙藝且文,吳興趙公之外孫。
黃塵飄蕩今白發(fā),典刑遠矣風流存。
華亭朱芾稱善畫,每觀蒙畫必嘆詫。
謂言妙處逼古人,世俗相傳倍增價。
昔年夜到南屏山,高堂素壁五月寒。
壁間舉目見修竹,煙雨冥漠蛟龍蟠。
呼童秉燭久不寐,細看醉墨王蒙字。
固知蒙也好天趣,畫師豈解知其意。
分枝綴葉人所知,要外枝葉求神奇。
天機貴足不貴似,此事不可傳諸師。
麟溪鄭君好奇士,愛畫猶能賞其趣。
嗚呼!世間作者非不多,鄭君甚少可奈何。 -
明代:方孝孺宣仁升遐司馬死,宋祚當時已中否。
豈知禍亂猶未休,更立端王作天子。
簡書四出捷星馳,重見熙豐舊設施。
太室既崇荊國祀,朝堂新刊黨人碑。
廷臣往往多鉗口,四海禎祥無不有。
萬金寶藏造池臺,千里樓船載花柳。
君臣自詫文德修,不數(shù)唐漢追商周。
陳鐘考鼓按雅樂,厲甲揚戈昧遠謀。
宮中從容萬機暇,酣飲逸游忘晝夜。
御輦時過宰相家,微行或飲倡樓下。
宣和殿內(nèi)玉屏風,綺席金爐處處同。
詔遣內(nèi)官宣畫史,時拈象筆極形容。
神機密運回天巧,萬歲齊呼盡稱好。
玉礲裝軸錦裁題,墨署花書朱篆寶。
心怡意適藝愈良,自道丹青過百王。
盡將兵籍付邊將,還信奸臣斥俊良。
契丹滅后金人喜,猶剖王封賞閹豎。
露布初騰紫陌塵,天驕已渡黃河水。
汴京鎖鑰一時開,雉扇鸞輿去不回。
圖書萬卷入沙漠,奎璧無光天為哀。
只今俯仰三百載,南北興亡幾更改。
廢陵已發(fā)社無基,尺素誰家尚收在?吾知此畫非人為,當
有神物常呵麾。
故留花鳥在人世,要俾后來懲戒之。
古來君德在仁義,小技雖工何足計。
不見昭陵一藝無,偉績鴻名照天地。 -
明代:方孝孺天寶之亂唐已亡,中興幸有汾陽王。
孤軍匹馬跨河北,手扶紅日照萬方。
凌煙功臣世爭羨,李侯先識英雄面。
沈香亭北對蛾眉,眼中已見漁陽亂。
故令邊將儲虎臣,為君談笑靖胡塵。
朝廷策勛當?shù)谝?,圭組不敢縻天人。
西游夜即探月窟,南浮萬里窮楚越。
云山勝地有匡廬,銀河掛空灑飛雪。
醉中信馬踏清秋,白眼望天天為愁。
金閨老奴污吾足,更欲坐濯清溪流。
英風逸氣掀宇宙,千載人間寧復有。
夢魂飛度南斗傍,笑酹廬山一卮酒。
云松可巢今在無,九江落照連蒼梧。
欲從李侯叫虞舜,盡傾江水洗寰區(qū)。 -
明代:方孝孺明月出高樹,上懸青天中。
下有萬頃之長江,揚波泛彩清若空。
江風吹人色凄凜,此時對月誰能寢?十千斗酒何足論,舉
杯宜就花前飲。
花前飲酒無與儔,酒酣意氣輕王侯。
仰招行云不可得,但見月與河漢俱西流。
仙人伐桂樹,玉女倚瓊樓。
顧盼暫相悅,棄去終莫留。
昨日已浩浩,今日復悠悠。
人生如飛光,及時不飲空白頭。
君不見月中玉兔搗靈藥,不能醫(yī)此萬古愁。
何如醉臥長不醒,天地與我同虛舟。
混混六合間,浩然何所求。 -
明代:方孝孺東京多節(jié)士,我懷管幼安。
騰身風塵表,寵祿寧肯干。
子魚不相諒,高位屢超遷。
腐鼠欲見污,聞之愧心顏。
皓皓由夷姿,迥出兩漢前。
彼哉阿世者,變滅同飛煙。
榮華神所戲,貧賤節(jié)斯完。
此道匪難知,胡人為不然。 -
明代:方孝孺神龍臥深澤,不若抱甕滋。
白日掞重陰,不如寸燭輝。
賢豪初未遇,但覺吾道非。
紛紛當涂子,權(quán)勢眾所歸。
兩生困蓬藋,屠販建旌麾。
斯事自古然,今人安足悲。 -
明代:方孝孺窗開覺山近,院涼知雨足。
淡月透疏欞,流螢度深竹。
心空慮仍澹,神清夢難熟。
起坐佛燈前,閑抽易書讀。 -
明代:方孝孺迂拙乖世用,每蘊無窮思。
取效非目前,遠與千載期。
翠柏信良材,成長計功遲。
茲晨劚煙雨,移動盈尺姿。
清廟嚴潔地,圣靈會于斯。
豈無杞柳輩,不足當階墀。
殷社夙所尚,古制非人為。
先師實殷人,植此理固宜。
但恐枝干弱,不耐風霜欺。
培護茍無失,終見盛大時。
三年過人長,十年齊桷榱。
百年必合抱,根深柯葉滋。
青霄泊鸞鳳,厚土蟠蛟螭。
豈特傲寒暑,將堪閱興衰。
所托況得所,永免斤斧危。
既膺顧盼榮,復與剪伐辭。
寥寥百世后,神物相扶持。
何必為棟梁,乃見才氣施。
流光若飛翰,時代易推移。
行看好古士,追說種者誰。
我生素多病,中歲早孱羸。
待為鶴發(fā)翁,見女凌云枝。
志士用心者,濩落為世嗤。
何如群兒巧,插槿紛成籬。 -
明代:方孝孺聞鐘理短發(fā),徐步啟荊扉。
不知夜雨過,園林頓芳菲。
江山靜妙顏,云日浮清輝。
殘梅落欲盡,幽池水痕肥。
始見新歲來,景物忽如茲。
徒為逝川嘆,未遂滄洲期。
及時樂取樂,莫遣青春歸。 -
明代:方孝孺我昔奉敕辭金闕,西下巴川持使節(jié)。
仙槎二月出龍河,萬里春風掉晴雪。
吳江茫茫入杳冥,棹歌初過蛾眉亭。
錦袍不見李供奉,白云遮斷三山青。
煙蕪漲綠知何地,白鳥雙雙沒淮樹。
片帆風滿疾如飛,矯首驚看溯流去。
大孤小孤橫雪波,匡廬五老青嵯峨。
九江秀色嘆奇絕,半空飛瀑懸銀河。
推篷竟日閑吟倚,瞬息舟移洞庭水。
君山如黛壓中流,十二煙鬟鏡光里。
好山遠自峨眉來,瀟湘練明天際開。
疑峰九點落空翠,重華孤墳安在哉?武昌地轉(zhuǎn)多遺跡,隔
岸鳥鳴瞻赤壁。
煙焰旌旗魏武兵,綸巾羽扇周郎策。
扶醉曾登黃鶴樓,漢陽城對鸚鵡洲。
即從鄂渚棹明月,溯流直上窺荊州。
夷陵山勢多重疊,楚樹蠻云遠相接。
欲向夔城入錦城,還于巴峽穿巫峽。
神女峰前路欲迷,瞿塘滟滪聞猿啼。
五溪越盡見雪嶺,但見青天鳥道低。
萬里橋西看立馬,足跡經(jīng)游半天下。
愧無草檄擬相如,笑擲橐金輕陸賈。
今年詔許臨丹丘,夢中往往驚羈愁。
江山誰寫入圖畫,眼中歷歷如經(jīng)游。
岸巾一覽發(fā)長嘯,滿襟爽氣高堂秋。 -
明代:方孝孺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
忠臣發(fā)憤兮,血淚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嗚呼哀哉,庶不我尤! -
明代:方孝孺斥土開瑤殿,因山近翠微。
神輿離鶴禁,天淚濕龍衣。
日月還丹闕,風云送六飛。
太平皇業(yè)固,清廟詠光輝。 -
明代:方孝孺淵默師成憲,端嚴信若神。
承天行日月,與世作陽春。
銳意思寬政,溫顏訪老臣。
至今江海士,猶想屬車塵。
¤ -
明代:方孝孺懿文光典冊,善美過昭明。
歷數(shù)歸元子,哀榮動圣情。
神靈游帝所,陵寢鎮(zhèn)天京。
誄德南郊在,千秋有頌聲。
¤ -
明代:方孝孺三朝兼庶政,仁孝感嬰孩。
萬歲千秋志,經(jīng)天緯地才。
未登宸極定,忍見泰山頹。
圣子承皇業(yè),能舒四海哀。
¤ -
明代:方孝孺相宅圖方獻,還宮疾遽侵。
鼎龜懸寶命,笙鶴動哀音。
誰紹三王治,徒傾四海心。
關(guān)中諸父老,猶望翠華臨。
¤ -
明代:方孝孺監(jiān)國裨皇政,憂勞二十年。
龍樓方愛日,鶴馭遽賓天。
已失群生望,空余后世傳。
長江一掬淚,流恨繞虞淵。
¤ -
明代:方孝孺文華端國本,潛澤被寰區(qū)。
云繞星辰劍,春回造化爐。
變通周典禮,寬大漢規(guī)模。
厭世嗟何早,蒼生淚欲枯。
¤ -
明代:方孝孺盛德臨中夏,黎民望彼蒼。
少留臨宇宙,未必愧成康。
宗社千年恨,山陵后世光。
神游思下土,經(jīng)國意難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