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的詩詞(14首)

劉徹的簡介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詩人。劉徹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在各個領(lǐng)域均有建樹,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
兩漢:劉徹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偏何姍姍其來遲。 -
兩漢:劉徹嘉幽蘭兮延秀。
蕈妖淫兮中溏。
華斐斐兮麗景。
風(fēng)徘徊兮流芳。
皇天兮無慧。
至人逝兮仙鄉(xiāng)。
天路遠兮無期。
不覺涕下兮沾裳。 -
兩漢:劉徹天馬徠從西極。
經(jīng)萬里兮歸有德。
承靈威兮降外國。
涉流沙兮四夷服。 -
兩漢:劉徹日月星辰和四時。
驂駕駟馬從梁來。
郡國士馬羽林材。
總領(lǐng)天下誠難治。
和撫四夷不易哉。
刀筆之吏臣執(zhí)之。
撞鐘伐鼓聲中詩。
宗室廣大日益滋。
周衛(wèi)交戟禁不時。
總領(lǐng)從官柏梁臺。
平理請讞決嫌疑。
修飾與馬待駕來。
郡國吏功差次之。
乘輿御物主治之。
陳粟萬石揚以箕。
徼道宮下隨討治。
三輔盜賊天下危。
盜阻南山為民災(zāi)。
外家公主不可治。
椒房率更領(lǐng)其材。
蠻夷朝賀常會期。
柱枅欂櫨相枝持。
枇杷橘栗桃李梅。
走狗逐兔張罘罳。
嚙妃女唇甘如飴。
迫窘詰屈幾窮哉。 -
兩漢:劉徹河湯湯兮激潺湲。
北渡回兮迅流難。
搴長筊兮湛美玉。
河公許兮薪不屬。
薪不屬兮衛(wèi)人罪。
燒蕭條兮噫乎何以御水。
隤林竹兮揵石菑。
宣防塞兮萬福來。 -
兩漢:劉徹瓠子決兮將奈何。
浩浩洋洋兮慮殫為河兮地不得寧。
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鉅野溢。
魚弗郁兮栢冬日。
正道弛兮離常流。
蛟龍騁兮放遠游。
歸舊川兮神哉沛。
不封禪兮安知外。
皇謂河公兮何不仁。
泛濫不止兮愁吾人。
嚙桑浮兮淮泗滿。
久不反兮水維緩。 -
兩漢:劉徹太一貢兮天馬下。
沾赤汗兮沫流赭。
騁容與兮跇萬里。
今安匹兮龍為友。 -
兩漢:劉徹華曄曄,固靈根。
神之?dāng)?,過天門,車千乘,敦昆侖。
神之出,排玉房,周流雜,拔蘭堂。
神之行,旌容容,騎沓沓,般縱縱。
神之徠,泛翊翊,甘露降,慶云集。
神之揄,臨壇宇,九疑賓,夔龍舞。
神安坐,翔吉時,共翊翊,合所思。
神嘉虞,申貳觴,福滂洋,邁延長。
沛施佑,汾之阿,揚金光,橫泰河,莽若云,增陽波。
遍臚歡,騰天歌。 -
兩漢:劉徹天馬徠,從西極,涉流沙,九夷服。
天馬徠,出泉水,虎脊兩,化若鬼。
天馬徠,歷無草,徑千里,循東道。
天馬徠,執(zhí)徐時,將搖舉,誰與期?
天馬徠,開遠門,竦予身,逝昆侖。
天馬徠,龍之媒,游閶闔,觀玉臺。 -
兩漢:劉徹太一況,天馬下,沾赤汗,沫流赭。
志俶儻,精權(quán)奇,籋浮云,晻上馳。
體容與,迣萬里,今安匹,龍為友。 -
兩漢:劉徹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
兩漢:劉徹美連娟以修嫭兮,命樔絕而不長。
飾新官以延貯兮,泯不歸乎故鄉(xiāng)。
慘郁郁其蕪穢兮,隱處幽而懷傷。
釋輿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陽。
秋氣憯以凄淚兮,桂枝落而銷亡。
神煢煢以遙思兮,精浮游而出畺。
托沈陰以壙久兮,惜蕃華之未央。
念窮極之不還兮,惟幼眇之相羊。
函荾荴以俟風(fēng)兮,芳雜襲以彌章。
的容與以猗靡兮,縹飄姚虖愈莊。
燕淫衍而撫楹兮,連流視而娥揚。
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紅顏而弗明。
歡接狎以離別兮,宵寤夢之芒芒。
忽遷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飛揚。
何靈魄之紛紛兮,哀裴回以躊躇。
勢路日以遠兮,遂荒忽而辭去。
超兮西征,屑兮不見。
寖淫敞,寂兮無音。
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亂曰:佳俠函光,隕朱榮兮。
嫉妒闟茸,將安程兮。
方時隆盛,年夭傷兮。
弟子增欷,洿沫悵兮。
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
向不虛應(yīng),亦云己兮。
嫶妍太息,嘆稚子兮。
懰栗不言,倚所恃兮。
仁者不誓,豈約親兮?既往不來,申以信兮。
去彼昭昭,就冥冥兮。
既不新宮,不復(fù)故庭兮。
嗚呼哀哉,想魂靈兮! -
兩漢:劉徹天地并況,惟予有慕,爰熙紫壇,思求厥路。
恭承禋祀,缊豫為紛,黼繡周張,承神至尊。
千童羅舞成八溢,合好效歡虞泰一。
九歌畢奏斐然殊,鳴琴竽瑟會軒朱。
璆磬金鼓,靈其有喜,百官濟濟,各敬厥事。
盛牲實俎進聞膏,神奄留,臨須搖。
長麗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況皇章。
展詩應(yīng)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清。
發(fā)梁揚羽申以商,造茲新音永久長。
聲氣遠條鳳鳥翔,神夕奄虞蓋孔享。 -
兩漢:劉徹秋風(fēng)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fā)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